
不一样的童年生活
又是一年春花烂漫的时节,儿时的记忆又一次在脑海里回荡。 小时候,每年春天一到,村子里一群群的孩子就活跃起来了。男孩子爬上树折下一枝枝的柳条、杨条做笛子,有时拿起竹竿戳鸟窝,掏鸟蛋;女孩子用不劳而获的柳条、杨条编成一个个花环带在头上,用桐树蒂做成手链和项链戴在手上和脖子上,用野草做成眼镜。那时的孩童真的是一群野孩子,可真的很开心。 同样是春花烂漫,现在的孩子被电视和电脑所吸引,家长也不愿让孩子去动手做,怕孩子累、脏。可家长不明白:这样的教育教育方式只会束缚孩子的手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为此,我在二年级班级专门设计了观察植物单元,先是带学生学习如何去观察,接着带学生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动手测量树干的周长。观察校园的植物后,又让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的植物,感受春天植物的美,接着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用途。最后我让学生动手用杨柳条做杨笛和柳笛,用桐树蒂做手链。因班级学生人数多,没办法带出去找材料。我自己准备好材料,带到教室里和学生一起来做手工,刚好那天有听课老师的协助,活动进行得还算顺利,看着他们自己动手串成的手链和脸上的笑容,我也很开心,好像回到了童年。 周末

侯家庄周末故事班活动(一)
经过两个多月的选书、购书、分类编号、整理场地、宣传招生,11月21日,乡村书院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下午,我们的周末故事班活动开始了! 2:00—2:10是孩子们的签到时间。我们为孩子们准备了签到的小卡片,每个孩子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小卡片上,然后贴在墙上。 接下来老师教大家唱华德福歌《小种子》,孩子们一边唱一边做着手势,一曲歌唱毕,我们就开始了讲故事。 今天我们为孩子准备的故事是《11只猫抓大鱼》,11只猫来到了一个大湖,他们乘坐一艘船去抓大鱼,大鱼力气很大,11只猫第一次没有抓到大鱼。第二次11只猫想出了一个办法:当大于睡觉时,他们唱起了“乖宝宝,睡觉了……”大鱼听着听着就放松了警惕,慢慢地进入了梦乡。于是11只猫把大鱼五花大绑起来。孩子们为11只猫抓到大鱼高兴地欢呼起来。因为活动刚开始,不了解孩子的情况,所以今天的活动内容安排的比较简单。听完故事,孩子们开始了绘画,绘画自己喜欢的故事中的一幅画,这是孩子们在画画,还有他们的的作品: 最后大家唱着《小种子》歌结束了今天的活动。 #姚彩梅 #社区活动
周末社区活动——发现新天地
为了丰富学生的周末生活,姚老师在自己的村子里组织了周末社区活动。2015年4月期间,进行了以自然为主题的活动,并基于此共读绘本或小短文,比如《小塞尔采蓝莓》、《去年的树》、《男孩树和女孩树》、《树真好》等。旨在激发孩子们对自然观察的兴趣,对生命的热爱。 姚老师让每个同学为自己取了一个自然名,所谓自然名,就是以自然界中的某种动物或植物的名字给自己命名。小朋友们大多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认识的植物给自己取名字。 后来,姚老师又带大家接触了自然笔记,小朋友们慢慢走着观察者,用自己手中笔记录着。自然笔记不需要多么高超的画技,不需要多么优美的文笔,需要的仅仅是一双善于观察和一颗善于感知的心。 第三周,姚老师从一棵树的话题引入,让小朋友们开始把注意力放在我们周遭的树身上,寻找自己喜欢的一棵树,闭上眼睛摸一摸,闻一闻,他的树皮、树叶、花朵,然后抱一抱,感觉一下他的粗壮和纤细,最后把耳朵贴在树干上,听一听它的心跳。虽然生活在农村,但如今的孩子离大自然也远了,很多身边日日所见的树经常被忽略,当孩子们真正开始认真观察一棵树,感受这棵树时,就发现了它的丰富与美丽,值得分享

走进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使远古人类借助想象与世界建立紧密联系,削弱对未知的恐惧,探寻生命的意义,找到生存下去的勇气和力量。而我们的孩子也如同人类的孩童时期一样,阅读神话故事不仅能帮助他们通过形象的方式认识这个世界,同时还能促进想象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所以,这学期姚老师为新兴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设置了以神话故事为主题的阅读单元——走进神话故事。 整个阅读单元分为三个课时,每个课时两节连堂课。第一个课时主要是激发孩子们阅读神话的兴趣以及初步感受神话故事,第二个课时主要目的是了解神话故事结构及人物特点,第三个课时主要是在了解神话故事的基础上加深表达能力及想象力的培养。 下面是每个课时的简要概述。 第一课时 这节课,姚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后羿射日》这个故事。课堂开始,她并没有急于把这个故事抛给孩子们,而是先用游戏的方式来了解孩子们对神话故事了解多少。三年级的孩子们,对后羿射日即使有所耳闻,细节当然也不会知道得特别清楚。这时,姚老师就给大家讲起了后羿射日的故事,讲完后学生分享自己听了故事的感受。 接着,孩子们开始和老师一起来梳理故事的发展顺序,然后小组内同学互相复述这个故事,

逃家小兔
《逃家小兔》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怀兹·布朗的作品,她讲述了一个小兔子和妈妈玩语言捉迷藏的简单故事。故事非常简单却富有韵味。文中的对话小兔子对妈妈说:“我要跑走啦!”“如果你跑走了,”妈妈说,“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让我们感受到了兔妈妈和小兔子之间浓浓的爱。所以,在以“亲情”为主题的绘本阅读中,姚老师选择将这本书带给新兴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 首先,姚老师通过以小兔子为话题的谈话导入课堂,然后出示绘本封面,让大家一起欣赏观察图片,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接着,姚老师为大家讲述这则小故事,小兔子不断想着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逃走,妈妈总是能想到办法找到它。每变成一样东西,姚老师就将图片贴在黑板上,邀请学生一同为兔妈妈想办法,不断的猜测与验证,孩子们融入到故事中去,尽情感受着兔妈妈对小兔子的爱。 故事讲完了,孩子们还有些意犹未尽。姚老师又带着大家再看一次图画,静静地欣赏。遇到喜欢的画面,就跟同桌分享。再一次加深了对这个故事的体会。这时,孩子们可能都会联想到自己的妈妈,姚老师趁机让他们把妈妈对自己的爱用文字或者图画表达出来,细细思索,我们发现妈妈的爱

威廉先生的圣诞树
12月24日,圣诞节的前一天。为了应和这个节日,姚老师特意将《威廉先生的圣诞树》带给任阳学校三年级的同学们,希望大家能通过绘本感受到分享圣诞树带来的乐趣。 首先姚老师让大家观察封面,看看有什么发现。同学们有的说树很高很大,有的说树的上面有点歪,有的又说是因为屋子矮了。树歪了要怎么办呢?这时姚老师邀请大家联结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一下可以怎么办。然后故事就要开始了。 每一截圣诞树被剪下来,都被一个新的小动物捡到,在这些小动物的家里,废物再一次焕发出新的生命。讲完故事后,姚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用流程图的形式把故事的发展顺序梳理一遍,从宏观的角度重新看待整个故事。最后大家发现,经过这么多人的传递,一棵大大的圣诞树变成了许多小小的圣诞树,一个人的快乐变成了许多人的快乐。 孩子们说,传递的不仅仅是圣诞树,还有快乐!姚老师又问学生:“圣诞树有原来的又高又大,经过这么多人的传递,变得越来越小了,你觉得它还好看吗?”大家都说好看,“为什么呢?”“虽然小,但是大家把它装饰得很漂亮。”“老鼠在小树顶部安上了一颗乳酪做的星星。兔子切了一块萝卜做了一个底座……”所以,美好的事

我有友情要出租
《我有友情要出租》是台湾作家方素珍的作品,看到这个题目,我们不禁要问:友情可以出租?为什么要出租?谁出租?谁又会来租呢?一连串的问题迫使我们想要赶快打开书一看究竟。 新兴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也一样,当姚老师拿出书时,大家看着封面忍不住开始猜测,一只大猩猩在吃饼干,一个小姑娘在玩耍……大猩猩的眼神好复杂,它在想什么呢? 跟着姚老师讲故事的声音,孩子们一起往下走,故事内容有他们熟悉的生活,所以都很喜欢。比如当姚老师读到玩“石头、剪刀、布”时,让同桌之间也玩玩,输者有的被刮鼻子,有的被打手掌。读到“咪咪输了!换她要被踩脚了。结果会怎样呢?”时,让学生猜想:咪咪输了,换她被踩脚了。结果会怎样?大家几乎异口同声:猩猩会踩咪咪。听他们的语气,好像是他们要踩咪咪一样。孩子们如此欢快,似乎完全走进了这个故事。 故事讲完了,姚老师又提出了问题:哪一幅图可以看出大猩猩很寂寞?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在森林里,大猩猩身边真的没有朋友?真的很寂寞吗?你发现了谁?答案就隐藏在画中。 刚刚急于知道故事结果的同学们可能并没有仔细观察到这些细节,所以,姚老师又用这几个问题引导大家以小组
阅读课程课堂教学经验分享
2014学年我主要尝试了阅读课程(以绘本阅读为主),虽然一切都处于学习和摸索的阶段,但我和学生都从中获益匪浅。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将我教学中的一些有效方法和技巧分享如下: 图画书的讲读 Ø 我的观察和发现 ● 儿童对图画有着天然的兴趣和敏锐,他们不仅能够读懂图中的故事内容,还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细节。 ● 儿童喜欢故事,更喜欢模仿,他们不会关注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 家长和老师在讲读中过多的重复、解释、提问,干扰了儿童的注意力,影响儿童的阅读兴趣。 Ø 讲读技巧 ● 图画书讲读应把儿童从图画中获得快乐作为前提和重要目标。 ● 尊重儿童的想象和理解,讲读者的提问(最多两三个)、解释要少而精。 ● 至少重复讲读两遍。 小组合作 上学期我开始在李店小学三年级尝试阅读课程,通过几天的接触,我发现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面对新学生,我们怎样教会学生掌握小组合作的技巧和方法呢? 我想起在关爱学校第一次尝试小组合作是这样的:当时大家针对一个班级,全校老师每人加入一个小组,充当小组长的角色进行指导,如轮流发言、分工合作等等,帮助学生一

儿童发展理论培训总结
2016年4 月 20-21 日,RCEF 邀请了光合行动沈旭和黄煊为永济团队的 5 名工作人员做了第一次为期 2 天的培训。20 日主要是听老师们上课,然后分享了对课堂的一些观察和分析。21 日主要讲了 0-8 岁儿童发展特点,以及绘本中体现出来的这个年龄段的儿童特征。 听课中的儿童观察 20 日,听姚老师给任阳二年级讲的绘本故事《小猪变形记》,讲课期间,班里有个女孩子,上课坐不住,喜欢到处跑。她们观察到,这个女孩子小时候可能是家里没有管她,没有 人引导她的界限感,造成了她现在不能够安静下来,注意力不集中。她们分析那个女孩的注意力可能就是2、3 岁孩子的发展阶段。这个女孩,她没有智力方面的问题,需要有人不断帮助她、提醒她集中注意力,可能半年就会好很多。 还听了王老师给任阳四年级上的《鲁滨逊漂流记》,过程中老师问学生:“你读了故事有什么感受?”一个男孩子说:“我觉得鲁滨逊很勇敢敢于冒险”。黄煊下课问那个学生:“你想冒险吗?”那个学生说:“我想,但我不敢”。她们观察到这个学生身体是萎缩的,收紧的。 所以建议老师可以多让学生用身体感受,比如,海浪可以

绘本阅读课《好朋友》
2015年6月初,王老师给李店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带来了绘本故事《好朋友》。绘本讲述了三个好朋友小猪波波、小老鼠强强和公鸡咕咕之间共同经历的故事。让我们走进王老师的课堂,和小朋友们一起感受三只小动物的友谊吧。 1、听歌激发兴趣 讲故事之前,为了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王老师首先给大家播放歌曲《找朋友》,“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小朋友们和着歌曲用双手打起了节拍。 2、看封面预测故事 听完歌,王老师拿出图画书请大家仔细观察封面,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出他们看到了什么。然后结合自己之前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来预测这本书可能会讲一个怎样的故事。因为朋友这个话题与自己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再加上王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倾听和适时引导,学生们都积极踊跃地表达,好像有说不尽的话。仅仅这个小环节,就渗透了王老师的两个教育目标——表达能力的提高和“预测”这一阅读策略的训练,无形之中也培养了孩子积极主动思考的习惯。 3、看图画听故事 接下来,就开始讲故事了。王老师讲了两遍故事,第一遍讲述纯文字故事,不出示图片。老师一边讲,学生们一边检验自己之前的预测。这时他们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