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与生活课—植物
植物是有生命的,美好的存在。它们以有形或无形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与大自然中的万物本就一体,但我们常常对它们视而不见,一颗心关闭起来,无法感受到美好。农村的孩子相对来说,在亲近自然这一方面可能比城市的孩子具有更多优势,然而现在的各种电子产品也越来越多地将孩子隔离在自然之外,即使身在农村,仍然无法避免这一浪潮。所以社会与生活课程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建立起孩子与生活、与自然的联系,感受自然之美。 2016年4月,孙老师设计了以“植物”为主题的社会与生活课,上课地点是永济市李巷学校,学生仍然是二年级的孩子们。整个主题课程分为四个课时,第一课时孙老师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植物,第二课时进一步了解校园里树木的特点,第三课时通过和学生讨论植物的用途来理解植物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第四课时带学生感受植物的生命和美。 一、观察校园里的植物 这节课首先孙老师用听唱《春晓》这首诗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然后给每个学生发一颗花生,每个人的花生都一样,却也不一样。孙老师让同学们仔细观察自己手里的那颗花生有什么特点,自己运用了哪些感官来了解花生的特点。 除了用眼


社会与生活课—节气与动植物
气候与地球上动植物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又到一年的春天,孙老师为李巷学校二年级的孩子们安排了三个课时以“节气与动植物”为主题的社会与生活课,旨在引导学生感知气候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动植物的改变,与大自然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三个课时又分别有不同的侧重点,第一课时侧重于天气与动植物的关系,第二课时侧重于温度与动植物的关系,而第三课时也就是最后一个课时才开始了解节气与动植物的关系。 一、天气与动植物 为了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每次孙老师的课开始之前都要求大家收拾好桌子,拿出笔和本子,然后大家一起重温之前制定好的三条课堂规则:安静倾听、举手发言、不做小动作。 等同学们都坐定安静下来后,孙老师带着大家一边数数按照3、3、5的节拍来拍打手掌。等大家熟悉了之后,老师和学生再一起不发出声音来拍打节奏。这种配合身体动作的固定节奏是小孩子非常喜欢的,不仅满足了身体动起来的需要,而且符合了孩子对韵律感的需要。 接着,孙老师通过轻松的谈话方式(比如“你们觉得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你们喜欢这样的天气吗?还知道有哪些天气?”)来引导孩子们一同讨论他们所了解的天气。然后每个同学


社会与生活课—我的老师
一、我为老师画张像 前面几节课,孙老师带着孩子们观察了自己和自己的朋友。这节课,孙老师仍想继续带孩子打开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人。 课堂首先以共读金子美玲的诗歌《露珠》开场,同学们逐渐安静下来后,孙老师问孩子们想要继续观察谁时,除了“朋友”之外,他们第二个答案便是“老师”,这正合孙老师之意。于是,这节课就这样步入了事先安排好的主题。 孙老师请孩子们静静地观察自己两分钟,并给每个孩子发放了一张观察表提示大家有哪些可观察的点。 有的孩子观察得很仔细,跟孙老师说:“你的头发有些卷,牙齿是白色的,脸是椭圆形,头发是有些黄”还有一些孩子提出观察卡片里没有的观察项,孙老师同意他们自己补充一些词语。观察结束之后,每个同学对老师的特点都心中有数了,于是开始作画,为老师画一张肖像。 这时孩子们非常兴奋,有些孩子很仔细认真地边观察边画,有些孩子好奇心重,偷偷看别人画的是什么,还有一些孩子则开始告状了:“老师,他把你的头画那么大”、“他把你画成那个样子”、“他把你的腿画那么短”……孩子就是这么有趣。 二、用一段话描述老师外貌 第二节课,孙老师的设计是让孩子们根据上节课的观察


社会与生活课—这就是我
人的一生都在寻找自我,认识自我。二年级的孩子大概初步开始有一些关于自我的概念,所以2015年11月初孙老师安排了一个主题课程“这就是我”,来帮助孩子们对自我开启一个相对较为正式的审视。 整个课程的思路是先通过一些游戏和美术活动来让孩子们有一些感性的体验,再通过讲故事的活动来从理性层面认知。共分为两个课时。 一、为自己画张像 孙老师首先用一个“照镜子”的游戏导入,同桌两人之间,甲当乙的镜子,当乙做任何动作时,甲需要履行镜子的职责,做出相应的动作,就好像乙在照镜子一样。同学们对这个游戏很感兴趣,有的说:“他做的动作太难,我跟不上”,还有的说:“很好玩,我还想玩”。照镜子这个游戏考验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为后续的活动做了铺垫。 之后,每个同学都拿到了一面小镜子,他们被要求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形状(瓜子形、圆形、方形),眼睛、鼻子、眉毛、头发、嘴巴、耳朵、身子、胳膊等,然后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发现。有的说:“我的鼻子有些扁”,还有的说:“我的头发有些长”。大家都观察到了自己某些方面的特点后,孙老师发给每个同学一张A4纸,让学生将自己的形象画下来并涂色,着


社会与生活课—我的朋友
朋友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照见自己。2015年11月,孙会果老师为李巷学校二年级的小朋友们准备了“我的朋友”这个社会与生活主题课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二年级同学对“朋友”又有怎样的理解吧。 孙老师总共安排了四个课时。第一课时“为朋友画张像”,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第二课时“绘本故事《好朋友》”,不仅让孩子通过故事感受友谊的快乐,还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第三课时“绘本《好朋友》故事拓展”,加强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建立故事和孩子自身的联系;第四课时“绘本故事《两棵树》”,通过第二个故事进一步加深孩子对“朋友”这一概念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下面简要讲述每个课时的大致内容。 一、为朋友画张相 孙老师用一首歌曲《找朋友》导入,大家听着熟悉的歌曲热情都被调动起来。音乐结束后,孙老师请每个同学想一想自己的朋友是谁,当音乐再次响起时,每个人都要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好朋友。当音乐停止,大部分同学都找到了自己最好的朋友,有的还因为太受欢迎而同时被几个人引为自己的朋友,最后呈现的结果是有的桌子上坐了三个同学。也许这就是孩子与成人思维的不同之处,认

弘道园周末故事班—天悦妈妈讲故事
11月26日,我和天悦妈妈进行了第二次的沟通,本周的故事能否由她来讲,她说:“几年已经不讲故事了,可能都不会讲了。”我鼓励她道:“没事的,可以试试。”就这样我们决定由她讲故事,我来协助。 我们共同讨论了本周故事的基本流程:玩玩具20分钟(等小朋友到齐)—华德福儿歌导入—讲故事—梳理故事—故事拓展—诗歌结束。 11月28日两点整,我们两人在等待孩子的到来。20分钟的玩玩具等待,孩子们都在很投入地玩积木。他们用积木搭成了不同形状的物体,有房子,有汽车,还有宝塔等,他们玩的过程中,我们一边看孩子玩玩具,一边和送孩子的家长聊天,家长提出孩子不爱学习,我们也给家长解释:“孩子学习的方式很多,你看他们在玩玩具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学习,他们自己在思考如何搭成一个物体,思考过程也是在学习。” 孩子基本到齐,家长也都慢慢离去。 我们和孩子一起唱起了《小种子》诗歌,接下来《鸭子骑车记》这个故事正式开始,天悦妈妈用自己优美的声音吸引了孩子,只见他们一会很安静的倾听,一会哈哈大笑,一会又眉头紧皱好像在思考着什么?就这样在天悦妈妈的引导下,故事继续推进。 每讲到动物们发出

弘道园周末故事班终于开始啦
我的思考 去年我就有了在弘道园开展周末故事班的想法,只是当时人员不足并且没有合适的地方,所以迟迟没有去做这个事情。今年申请了乡村书院这个项目以后,我再次进行了思考,还是决定在弘道园开展这个活动,因为这个村子比较大,学生也很多,而且大多数都是爷奶看护,没有读书给孩子听的习惯,再加上农村孩子的读书量太少了,再三考虑,还是决定去做这个事情。 筹备工作 11月10号,我找到和我以前工作过的耿平老师进行了沟通,决定两人共同去做这个事情。我们当时就决定活动学生的大概年龄在3-7岁之间,并且已经列出十个孩子的名单,接着我们就去原来的老学校看地方,发现教室都是空的,我们很高兴。到了12号,我找到了村妇联主任,询问了关于我们想使用旧教室的情况,经过她和书记的沟通,我充满希望的心情犹如石头落地——旧教室是危房不能使用。他们给我们提供另外一处地方来做活动,但是在大队部房檐下,我有些顾虑:一方面室外开展活动学生的注意力是不集中的,另外一方面冬天来了又该怎么办?这个地方我再三考虑决定放弃。 当天我又找到了耿平,没有地方怎么办?耿平答应:“在我家。”因为她家开的是诊所,我不
侯家庄周末故事班活动(二)
11月28日,本周是我们周末故事班的第二次活动,很高兴今天到场的孩子明显较第一次多了,还有三个较大的孩子,他们以前参加过我们的活动,现在已经是二年级了。 这周我给孩子讲的故事是《三只小猪》,那三个二年级的孩子说:“我们也没有听过。”他们搬着小板凳也坐下来听故事。不过今天这三个孩子表现真不错,听故事中很认真很安静,为那些小弟弟小妹妹做出了榜样。听故事完毕,大家开始了自己喜欢的绘画。等我准备好画笔、纸,却发现孩子们已经自觉地分成了两桌,大孩子一桌,小孩子一桌。哎,这些小大人的举动还真让人捉摸不透。 今天来听故事的小孩中,有个叫牛雨欣的小女孩,小姑娘很胆小,上周哭得就没有进来,这次也是在爷爷的陪同下来的。开始还是哭着小脸,撅着小嘴巴。还好这次坚持把故事听完了,还做了画。最后在粘贴她的画时,我问她:“这是谁的家呀?”她羞怯地小声说:“上边住的是兔娃,下边住的是鸡娃”哦,原来是给兔娃和鸡娃盖的家,太好了!这个冬天鸡娃和兔娃就不会冷了。听我这么一说,小姑娘朝我点点头,临走时对我摆摆手说:再见! 活动结束后,小孩子走了,那三个大点的孩子,又是收拾板凳、又是整理

大风车乡村图书馆项目进展(张留庄3-4月)
过年以后,也许是天气变暖,村里大大小小的人看起来都特别的有精神。也许是新的一年开始,人们总是卯足了劲,想在新的一年里蒸蒸日上。 周末故事班也是一样,孩子们似乎在冬令营的影响下更加喜欢这间不是很宽敞却有着淡淡书香的小小图书馆。来故事班的学生也由去年比较小的孩子发展到了小学阶段的各年级的学生都有,整个故事班在这一时间显得好欢快,好热闹。 3月份我们购置了一些图书和书架,同时,也为王庄幼儿园和弘道园周末班分别配置了50本和40本的图画书,可以让老师们给孩子们讲故事。 参与的学生多了,除了讲故事之外今年开始进行图书借阅。借阅的对象大部分还是学生,每周六的下午3点钟学生们来到图书馆先签到-------然后还书登记——再听故事——最后借书登记,是故事班的活动流程。有时候,也会有一些活动,比如让大一些的学生为新书贴标签,做图书登记他们都会非常的喜欢。 学生在编号登记 两个月以来,故事班先后讲了《田鼠阿佛》、《小黑鱼》、《野兽出没的地方》等故事,讲完故事之后,我们会让学生围绕故事做剪贴或者绘画之类的活动。 比起去年冬天,学生参与的多了一直都是我们所希望的。学生少


一个疯狂的中午
这是个像往常一样的初夏中午。太阳有些温和,伴有丝丝的微风。走进教室,就看见孩子们齐刷刷地收拾好自己的书桌,然后坐端正了准备上课。我不由得笑了,按照我们的约定, 做好课前准备就奖励星星,所以,今天全班三个小组各奖一颗星星。顿时,每一个孩子表现得更精神了。但是29 双眼睛却直勾勾地看着我的书包。 “老师,今天讲什么故事?” “鸭子骑车记!” “啊?鸭子会骑车?!” “对,鸭子会骑车。”我一边说一边出示封面,“大家看封面, 你看到了什么?” “一只鸭子骑着一辆红色的自行车。”一个小男孩迫不及待地举手说。 又有一个孩子补充:“我看见一只鸭子很开心地骑着自行车。” “哦,你还看到了鸭子的表情——很开心,太好了。”我随即一边重复一边夸赞。 “我看到‘骑’的‘口’变成了‘车轮’。”“还有‘记’字,有鸭子的脚掌。”“还有鸭子的嘴巴。”孩子们一个个地抢着说。 翻开环衬,大家一眼就看到了:“那是车把上的彩带。” 扉页:在一个农场,停着一辆红色的自行车,一只鸭子一手叉腰, 一手托着下巴,她在想什么呢? 有一小女孩说:“这是什么东西呀?它能吃吗?” 话音刚落,小男孩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