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学生制定改善方案和采访
7、学生制定改善方案和采访 上课时间:5月8-10日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习制定改善方案 2、学生学习如何提出问题 3、学生学习采访中的沟通技巧,锻炼学生的自信心。 4、学生学习小组内的分工和合作 教学准备 便签纸 A4纸 彩笔 彩纸 教学过程 一、小组制定改进方案(20分) 谈话导入: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的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小结: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如何选择零食,那些是可的经常吃、可适量吃的、限量吃的,(老师张贴大白纸上上如何选择零食,学生看着回顾)以及缺乏营养素对人体的危害。 我们了解了这些之后,那在你们的饮食生活中,你觉得是什么现象导致自己缺乏这些营养?比如喜欢吃零食太多,遇到不喜欢吃的饭菜给别人,还有其它的等。 1、学生写存在的不良现象 (1)老师给每个学生发便签纸。 (3)学生自己去写。 (4)抽几名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并进行归类,其它小组补充。(预设:挑食、零食多、吃饭不规律、吃饭不卫生等) 2、改进的措施 (1)每个小组发一张A4纸,写上几组 (2)小组写改进方案(一个人写,其他人轮流说。) 二、小组评估方案的可行性(10
6、缺乏营养成分对人体的影响
6、缺乏营养成分对人体的影响 上课时间:4月25-27日 核心问题 1、缺乏营养成分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2、吃零食有什么好与不好?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自己缺乏营养成分对身体的影响 2、学生了解零食的好与不好 3、小组轮流合作 4、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 视频资料 阅读资料(矿物质) 矿物质阅读单 阅读资料(零食) 小组便签条、便签卡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5分) 1、桌子收拾桌子,每人准备一支笔 2、拍节奏 (1)复习拍节奏《春天的早晨》 (2)学习拍节奏《健康歌》 要想 身体 好 饮食 最重 要 鱼虾 补铁 钙 果蔬 补维 C 蛋奶 补蛋 白 杂粮 补能 量 荤素 搭配 好 身体 崩崩 棒 一、问题导入(5分) 1、前几节课我们了解到食物里都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利用人体图分类板书) 2、上节课我们通过自己的整理和统计,了解到你们平时的饮食缺乏的营养成分有哪些?(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用圆圈图圈出,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 3、你觉得缺乏这些营养成分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学生自由发言) 【过渡:我觉得大家了解了解到一些,接下来
第6课 改善计划
第6课 改善计划 【教学目标】 1、知道缺乏蛋白质、维生素、钙等营养元素的有些表现以及补充方法 2、了解零食对人体的好与坏以及如何选择零 3、学习小组参与的三种方式 【教学材料】 1、视频 2、阅读资料 3、便签纸 【教学步骤】 课前准备:收拾好桌子 一:谈话导入(5分钟) 上节课,我们通过统计发现,在我们平时饮食中,主要缺少什么?: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分量不够,那么蛋白质缺乏会有什么表现? 二、维生素缺乏、钙缺乏对人体的危害(15分钟) 1、视频:缺乏蛋白质的表现 看完后讨论小组,讨论: (1)视频中说以前由于食物不够,缺乏蛋白质的人比较多,现在人还缺蛋白质了,原因是什么?视频中是怎样说的?(蛋白质种类不同,导致的蛋白质不均衡) (2)结合你平时的饮食和上节课的统计,想一想你自己缺不缺, 原因是什么?。(主要是蛋白质的种类不均衡,像在学校吃的蛋奶肉的数量可能也不足) 2、视频:维生素c的故事 看完后问学生,放到岛上的船员为什么活了下来?因为吃了野菜,野菜中含有维生素c 咱们同学中有没有牙龈经常出血的,可能是因为维生素不足,我们小时候有。 3、
第6课 了解零食中的营养物质
在朗诵《合理膳食营养歌》的拍打节奏声中,我们开始了零食中的营养探索之旅。 我们先带领学生回顾了前面学过的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然后和学生一起回想上节课统计中发现平时饮食中主要缺少的三类营养成分——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缺少了这些营养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怎样的不适呢? 通过看视频,学生了解到了缺乏蛋白质可能会导致全身无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一些现象。视频中讲了一个故事,说五六十年代,一个人由于全身无力去医院检查,没查出什么病,最后喝了一段时间的豆浆就好了。。我也讲了自己曾经一段时间掉头发、气短出汗,后来每天吃一个鸡蛋调养好了。这说明可能都是由于缺乏蛋白质导致的。之后主持人问了一个问题:“以前人们主要是缺乏食物引起的营养不良,现在人们大鱼大肉吃,还缺乏蛋白质吗?”专家解释说,现在人们主要是各种蛋白质的不均衡引起的营养不良。 l 讨论中问题设计的层次 看完这个视频后,我们想请学生们结合视频中的观点和自己的平时饮食状况谈谈自己可能缺乏蛋白质的状况是怎样的? 我们设计了两个问题,并写在纸条上发到小组里讨论: (1
第5课 统计自己的饮食记录
在第二节课设计好记录工具后,每个学生就得到了一份记录表,开始记录自己每天的饮食状况。这节课是统计学生的记录结果。 学生的记录情况是否能够代表自己平时的饮食情况? 每个班完成记录的情况不太一样,有的班级记录完整性达到50%,有的20%,有的只有10%左右。这样的情况能做统计吗?经过分析,我们认为部分同学的数据不能代表所有的个人,但还是可以反映这个群体的状况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学生统一在校吃饭,吃到的食物种类是相同的;原因之二是学生两周放假一次,在校吃饭时间是11天一个周期,所以选择11天是一个完整的周期,是具有代表性的。明确思考后,我们把记录相对完整的一些同学分到不同的小组里,以小组统计的方式进行。 对记录数据该怎样处理呢? 在记录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个挑战性的问题,统计什么?如何统计呢? 最开始,我们是按照统计周期中(11天)中,吃了几次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等各类营养成份丰富的食物。这样的统计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反映摄入食物的丰富程度,但是很难确定哪些的营养成分摄入不足?后来我们想到了统计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含量,但是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后,我们发现这种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