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四部曲
学诗四部曲
(论诗·读诗·写诗·画诗)
诗是不可教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诗心;诗是必须教的,没有诗意润泽过的童年是不圆满的。
1
去年暑假开学,我开始给任阳学校的二年级孩子们上阅读课。因为开学第一周,我安排的课堂内容不多,离下课还有十多分钟的时间,我就随意的选了一首诗给孩子们读读。这首诗是日本金子美玲的诗歌:《我和小鸟和铃铛》。记得我把这首诗歌写在黑板上还未来得及从黑板前转身,就听见有几个小家伙咯咯咯地笑出声了。有个小女孩笑着说:“老师,这也是诗呀?”听到孩子这样问,我当时愣了,我读过的诗至少上千首,真的还从来没想过什么是诗歌,我该怎样告诉孩子们呢?情急之中,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们:“那你们觉得什么是诗歌?”没想到,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咏柳》
《登鹳雀楼》
《望庐山瀑布》
……
听孩子们这样一说,我明白了。我告诉孩子:“你们说的这些诗是古诗,今天我们读的这首诗是现代诗歌,来,我们一起读一遍。”读完一遍,我问孩子们:“有没有发现这首诗和刚才大家说的那些诗有不一样的地方?”教室里安静了不到一分钟,就有孩子开始嚷了:
“有趣。”
“简单。”
除了这样的回答就听见孩子们小声地笑。
看着孩子们,我拖长声音想再次确定:“真的有趣、简单?”
“嗯。”“是。”孩子们不停地点头。
“那就是说以前读的那些诗难懂?”我继续追问。
“嗯。”
“我就不喜欢读那些诗,读不懂。”
“我也是。”
“老师翻译了就懂了。”就在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嚷嚷时,自称“笨蛋”的小男生开口了:“古诗,古诗,古人读的诗,当然不懂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接着小男生的话,我笑着对孩子们说:“古人读古诗,那我们现代人就读现代诗歌。”孩子们像鸡啄米似的点头称是。我记得那十分钟,孩子们扯着嗓门,一遍比一遍声音高,俨然一场高音比赛,没有指挥没有导演没有评委。
2
那个冬天,我们有了一个约定: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带给孩子们一首童诗。大约十分钟的时间,和孩子们一起美美地朗读童诗。
我们读金波先生的童诗《绿色的太阳》《春的消息》,读日本金子美玲的诗歌《草原》《积雪》,读谢尔·希尔弗斯坦的诗歌《总得有人去》,还有台湾诗人谢武彰、林良的诗歌等等。
读着读着,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朗读的方式也多样了。有带着动作朗读,扮演角色读,男女生赛读,拍手打节奏读,同桌互读,小组对读等等。有时会为一句诗带上怎样的动作争辩,有时会因为采用哪种方式朗读互不相让,每每时间到了,尽兴了,诗也会背了。
记得有同学提议:每周上阅读课前,由一个同学领读上周的诗歌。如果领读的同学带动作读,大家就带动作读;领读的同学打节奏读,大家就打节奏读……此提议,大家一致赞同。我想,这一提议正好解决了大家平时因为采用哪种方式朗读互不相让的烦恼。
此后,阅读课有了新的约定:领读旧诗歌,学习新诗歌。
3
过完年,新的学期开始了,孩子们一个个长高了。经和孩子们商议,阅读课上我们还读诗歌。不同的是这学期我们读有关春天的诗歌。
三月,我和孩子们新学期读的第一首诗歌是《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
(中国台湾)谢武章
风跑得直喘气
向大家报告好消息: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花朵们听见了
都站在枝头上
来欢迎春天
等了好久好久
还是看不见
都急得踮起脚尖
互相问着说: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
花,不知道自己就是春天。
孩子们用自己的声音高兴地报告着好消息:春天来了——,然后一个个像枝头的花朵,踮起脚尖互相问着说: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转瞬间,孩子们就变了:花,不知道自己就是春天。听起来像是指责,又有点爱恋。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朗诵方式,他们喜欢扮演风,扮演花儿。
“孩子们,风跑得直喘气,向大家报告好消息: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你听见了吗?”
“还有谁听见了?”
“柳树听见了!”
“小河听见了!”
“燕子听见了!”
“小鸟听见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
我继续问:柳树会怎样欢迎春天?
“柳树穿着绿色的新衣服欢迎春天!”
“柳树梳着长长的辫子欢迎春天。”
“可是,柳树等了好久好久,还是看不见,柳树着急了。你看见柳树着急的样子了吗?”
“我看见了,柳树急得直跺脚。”
“柳树急得满头大汗。”
“呀,原来我们也会写诗了。来,我们一起来读刚才我们的诗歌。”
春天在哪里
风跑得直喘气
向大家报告好消息: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柳树听见了
梳着长长的辫子
来欢迎春天
等了好久好久
还是看不见
都急得满头大汗
互相问着说: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
柳树,不知道自己就是春天。
第一次读自己的诗歌,孩子们的眼睛一个个都亮了。看着孩子们兴奋的神情,我接着说:“小河听见了会怎样欢迎春天?”“燕子呢?小鸟呢?
“老师,我来说!”
“我说!”孩子们一个个举起小手要发言。该让谁回答呢?这样吧:“孩子们,我们每人都来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诗歌:《春天在哪里》你写你的柳树,他写小河、燕子……好吗?”
“好!”
瞧,这是孩子们创作的诗歌:
诗歌就像一把魔杖,轻轻一点,每个孩子就是一位诗人。
4
对于诗歌,孩子们的兴致越来越浓了,人也变得越来越爱美了。除了朗读、写诗之外,有时还要给自己喜欢的诗歌配上图画。学习了诗歌《花篮》,孩子们配上了自己的图画。
下课了,孩子们聚在讲桌前干什么呢?我悄悄地走近,没有打扰他们。 小女孩王淋清说:“我的花篮上面手提的是塑料管,然后我给塑料管里装的是河水,这样水就不会流出来了,神奇吧。”站在旁边的王硕奇着急地说话都有些结巴了:“你看我的篮子,外面是……柳条、花编的,里面是保温的,就像……保温杯,河水装在里面,到了冬天不会结冰。”一向大嗓门的王艺清似乎要征服所有的同学:“你们看,我有四个花篮,每个花篮都比你们的漂亮!”小男生赵睿鑫不管不顾,硬是一头挤到了讲桌前,一脸的炫耀:“看我的花篮,最大了,你们有吗?”接着他眼睛一眨一眨地又说:“我的花篮里还有青蛙、小鸟、小鱼……”
原来孩子们在PK花篮!谁的花篮最神奇,谁的花篮最美,谁的花篮最大最多。
诗歌就像一把魔杖,轻轻一点,每个孩子就是一位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