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第7课 制定改善方案和采访

l 我该怎样改善我的饮食呢?

前一节课学生们一起讨论了零食,这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食物,也是部分学生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学生已经了解到自己喜欢吃的零食种类,以及如何合理选择零食。本节课学生将要针对自己的不良饮食状况提出改进的方案。

前面课程中,学生记录统计了自己的饮食情况(通过理性记录了解),这节课再通过感性的认识,即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来发现饮食习惯中可能会导致的某些不良饮食现象。所以第一个环节的设计是: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平时吃饭中存在哪些情况可能导致自己身体营养的缺乏?学生谈到了不少的情况:比如,只吃自己喜欢吃的,把不喜欢吃的饭菜给别人(不喜欢吃的:红萝卜、海带、白菜等),甚至有些学生把自己不喜欢吃的菜扔掉;有些学生选择不吃饭,而是买零食代替;也有学生提到玩得太投入了都忘记吃饭。总结起来,大概存在三种情况:挑食、零食代替正餐、吃饭不规律。

接下来是讨论改进方案。先在小组内讨论,并把讨论结果写在一张纸上,然后学生汇报老师总结,学生们想到的办法还是不少:

① 可以把不喜欢吃的蔬菜抹点酱或调料

② 可以给不喜欢吃的蔬菜夹到馒头里

③ 可以把喜欢吃的和不喜欢吃的搅和在一起吃

④ 可以把不喜欢吃的蔬菜想像成喜欢吃的蔬菜

⑤ 把以前买零食的钱买酸奶喝,少买些薯片等膨化食品

⑥ 可以从家里带些水果或干果

在讨论执行方案的时候,我们发现学生总是习惯于说教。比如,改善买零食的方法,学生提出的办法是:多买一些有营养的零食。维生素不够,学生的方案是:多吃一些维生素含量多的食物。我们认为这样是不行的,没法实行。所以,跟学生讨论到,以前买的是哪种零食,现在应该买哪种零食。维生素补充办法:从家里来多带些水果或者请学校多买些水果。(如图1)

图1是两个学生填写的执行方案表

制定行动方案是行动前的计划,能够实施的行动必须是有可操作性的。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强调“具体和可执行”。这次的服务学习课程中的行动主要体现在改善自己的饮食结构的计划中。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改变行为都是值得庆幸的,下一节课我么再跟进实施效果。

l 其他班同学饮食方面存在需要改善的现象吗?我该怎样帮助其他同学改善呢?

(1)设计采访问题

为了让学生们把自己的学习经验更好地分享给其他班学生,需要对其他班学生的饮食情况做一次小调查,调查之前先提出了采访的问题。

学生先在小组里每个人提出一个问题,为了保证每个学生参与到其中,要求每个学生写一个问题,并在问题的后面写上自己的名字,这个方法挺有效的。写完之后,请每个小组轮流汇报自己的问题。这个过程,老师需要跟学生澄清自己的问题。这个环节容易出现的情况是:当一个小组汇报的时候,其他小组不能够听其他小组的发言,老师可以请其他小组划出自己和当前汇报的问题相同的问题,以让这些听的学生有完成的任务。

汇报完之后,需要对问题有稍微的排序,以便问题的层次和逻辑性更强一些。

(2)采访

采访是服务学习课程中很受学生喜欢的一件事情。当老师说:“一会儿我们就要出去采访其他同学了,最好是不认识的人”,只听说:“啊!是真的吗?”他们有些惊讶、兴奋和恐慌的。

采访是在下课活动的时候进行的,有学生说:“本来我们还不是很害怕,但当我们采访的时候,周围很多人会围聚上来,就好像我们是真正的记者,挺恐惧的”;也有学生说,当他们出去的时候,有人就好奇地问:“你们在干什么?”,这样就顺利开始了;也有的学生说对方发现他们就赶紧跑开了。

采访之后,我们也和学生聊了一些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害怕、激动、兴奋、担心、紧张”等很多的情绪。

害怕什么?害怕别人拒绝我。

激动什么?激动得这是第一次做这个事。

紧张什么?不知道该怎么问别人。

担心什么?担心二年级的小朋友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我回应说:“我们采访他们,对方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不用担心。”看来学生对考试中的回答问题还是有些阴影的。但也能看到她可以为对方着想。

(3)采访过程对学生心理挑战是很大的

采访过程中,每个学生所面对的情况还是挺不同的,每个人的内心状态和应对也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就去挑战不熟悉的人,有的学生找了熟人,我发现两个女孩子,到教室外面转了三次,又返回来,不敢去。总之,学生费了好大的劲才突破的自己的局限。采访过程对学生内心的挑战是非常大的。

后来我亲自跟随着两个女孩子去采访。(图1)穿校服带发卡的女生选定了二年级三个正在玩的男孩子,她总是想跟他们搭话,但小男孩子玩的开心,没有注意到她。我鼓励她找另一个有点没事干的小朋友试一试,后来,她看到一个小男孩子就走上去打招呼了,才开始了采访。

(图2)穿红色上衣的女孩子刚开始锁定两个胳膊拉着胳膊在走路的女孩子前面,那两个女孩子害怕地跑开了,显然她有些失落。我鼓励她再找下一位,身边正在玩的五年级女孩子挺有意愿的,我鼓励她先打招呼,看到她鼓足了劲,但那句话“同学,你好!我可以问你几个问题吗?”最终没有说出来,她不敢看抬眼看对方,低头开始问起问题来。这个过程让我看到,有些孩子在家里,可能没有人教过她如何跟陌生人打招呼,看到如何打开话题所面临的困难。这个过程也让我看到,在没有固定的采访对象的情况下,帮助学生学生学习选择采访对象也是必要的一个学习。

我也想起我对自己女儿小时候的社交培养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家里来了客人,有的家长就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孩子说:“这是你叔叔,问叔叔好,给叔叔搬个凳子坐等等……”我自己以前就没有这样的习惯。这方面学习是需要在家里完成的,家庭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沟通能力和自信心是服务学习中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采访过程中与陌生人的接触,战胜自己心里的害怕,我觉得是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所以通过采访,交流的自信慢慢建立起来。

l 我的感受和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有些愧疚、兴奋和困惑,愧疚的是前一个小时的课都是再谈学生如何从自己的角度谈如何让自己的能够吃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没有从或是改善的角度跟学生谈。尤其有些学生说:“我强迫自己大口大口地吃下去”,我强烈地感受到学生的不能只从学生的角度谈这个问题,学校的伙食方面的改进也是关键的。下一次课需要和学生讨论这个问题。

兴奋的是,当我看到学生经过紧张、害怕之后,所取得的成就感时,我很兴奋,觉得自己真正帮助到学生了,看到他们的成长变化是我最开心的。

困惑的是,这次跟学生讨论吃饭时不喜欢吃的饭菜,学生更有兴趣谈。我在反思,前面我们通过设计记录工具是理性地记录和分析学生的饮食情况,学生的兴趣不高。学生对于感性的喜欢不喜欢更有兴趣。在小学生学习这样的课程中,感性如何跟理性结合?我看到《综合实践课研究性学习》一书中,学生设计的调查问卷更多的问题是一些现象方面的。比如,关于零食的调查,会设计到:你平时在买路边的食品吗?你喜欢吃什么样的零食?如果设计更表象的问题对了解学生的饮食情况是不是一个可靠的数据呢?对小学生来说,怎样平衡感性和理性的程度?

English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No tags yet.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