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预与健康(二) 设计记录工具
营养预与健康(二) 设计记录工具
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
要想了解学生每天的饮食情况,该用什么办法呢?
当我们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说:“早上吃了一碗米汤、一个馒头……等”。一听就知道学生没有理解老师的问题。老师提高嗓门再说了一遍问题。有同学说:“可以用笔记下来”,也有同学说:“可以用画画的方法”,也有学生说:“可以拍个照片”。大概同学们想到了这些方法。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文字、画画、照片三种方法。然后请同学们思考:哪一种方法更适合?很快,大家发现,拍照没有工具,画画可能太慢,文字可能是最适合的方法。当学生提出一个新的想法后,老师没有马上给评价,是不希望打破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期待分享更多的可能性。把学生的想法搜集起来后, 再注意做分析判断,锻炼了学生的先发散——分析——判断这样的思维过程。
记录哪些内容
用文字怎么记更清晰、明了、方便呢?用学生想到了表格。表格中都需要记录什么内容呢?学生们在小组里讨论。
有学生说:“需要记录吃的什么东西.”
“对,需要有食物的种类”老师说。
“还需要写出吃了多少”一个同学补充说。
“还需要有时间”一个学生说。
“怎么在记录表中显示时间呢?”老师问。
“可以在表格中列出星期”学生说。
“零食算吗?”学生问。
“当然算”老师回答。
“零食是在每次吃完饭后吃的”学生说。
“那怎么记?”老师问。
“可以在最次餐后列出零食一栏”学生说。
……
经过讨论,大家明确了在表格中需要设计出所填内容包括:时间、食物种类(零食)、 内容数量等。
设计文字记录工具——表格
老师随即给学生发了一张32开纸,让学生尝试根据所填内容设计相应的表格。学生很快从抽屉里拿出铅笔和尺子开始画格子。
虽然老师刚才明确说明了所填内容,但相当多的学生并不知道画怎么的表格,拿着尺子不断地在画横线。如果能让学生回忆他们的课程表的设计,或者给学生看厨房每条的饭谱,可能学生就更有直观感受,更容易在脑袋中形成一种图像感,画出来就可能容易多了。
当然,也有少数同学很快领悟了活动的目的,做好了表格。因此,老师请2位同学在黑板上画表格。当2个同学完成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析表格中的优点和不足。
看这个表格中,把星期和日期分别设计在上边和左边合适吗?让学生尝试填一天的用餐情况,学生发现没法填。“为什么呢?”老师问,随机把上学期做的日历拿给大家看。一个学生学生说:“应该写在星期的下面,就像日历那样。”同学们发现,原来日期和星期是由对应关系的。经过修改的记录表显得清晰多了。在教室里巡查的时候,发现有的学生还想到了零食,零食在什么时候吃呢?一般是在饭后。这个同学在表格中每一顿饭后还列出了零食一栏。
学生做了尝试之后,明确了最终的表格是什么样子后,老师给同桌两人重新发一张纸,同桌两人一起设计一张完整的、美观的一张表格,而且需要注意两个人合作完成。“你们俩怎么分工呢?”老师走到小组里问。“我画表格,她写里面的字”一个小组同学说。“我们一个人画一条线”另一个小组同学说。
记得小时候,我们的作业本都是白色的,没有任何格格的,我们有时候会在上面画线,给自己打格。现在的孩子作业本要什么格有什么格,学生完全不需要画任何格。这次活动会发现一些学生画直线都很费劲。所以,这个过程锻炼了他们的手指对笔的控制能力,表格大小可以锻炼把控在空间的布局。还知道了一张记录表需要哪些元素,以及表格中如何体现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根据标准评估设计效果
最后是评估设计的表格。要评估首先需要需要制定标准,经过全班一起讨论制定了如下几点: A、有标题、日期 、表头 B、没有错误(时间和星期的一致) C、布局合理(表格大小适宜)
表格完成之后,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换,给每两个同桌发一张卡片,用“如果……就……”给对方写反馈。
反馈前的游戏
给反馈也是有技巧的。我们先请同学们做了一个游戏。
(1)把全班分为两大组,同桌分别为AB组中的一员
(2)先由所有的A对B说:“你怎么又拿走了我字典?”声音由小到大说三遍。
(3)然后请A对B说:“如果你拿我的字典的时候,可以告诉我一声,我更愿意让你使用。”
(4)请B同学说一下自己的心情,更喜欢那种说法方式。
(5)反过来,B对A说:“你的字写得一点都不认真。”
(6)第二句B对A说:“你的字能够写得横平竖直的话,我更喜欢了”
(7)请A同学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们感受到两种说话方式带来的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学生说:“当我听到第一句话时,我很气愤、愤怒、委屈……都想揍他一顿”,“当我听到第二句话的时候,我心里很舒服、高兴……”我想这是真实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