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服务学习之日历课程总结

一、课程背景

育才学校是位于永济市西郊小张村的一所民办学校,在校学生1500多人,分小学和初中部。在校教职工有100多名,是面向社会招聘的。学生基本上来自永济市各个乡镇的村子,大多数的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平时回家由爷爷奶奶照顾,除了小张村60多名学生走读外,剩余学生寄宿在学校,两周放假一次。学校有专车接送学生。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两个学期,我们在五年级4个班上了服务学习《我的零花钱》和《图书角建设》课程。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这学期,我们选择了在四年级上服务学习《日历》主题课程。四年共有6个班,每个班平均38人,总共有学生228人。

二、课程实施效果

《日历》课程,我们是按照激发研究日历的兴趣——观察发现日历的组成——对历法的认识——日历的历史发展——制作日历——分享制作的日历,前面加上预备课和总结课一共上了6次课,每次两个小时,每个班总共上课12个小时。在此课程中,学生获得以下收获:

(一)学生对日历中的”阳历、阴历、公历、农历“的概念有所了解

学生在反馈表中写到:”我认识了农历也叫阴阳历,以前不知道“ 。在观察日历组成那节课,同学们发现日历中有数字,又有汉字。同学们知道数字表示的是阳历,汉字表示的是阴历,因为大人们在平时生活中这么说。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同学们发现,原来我们平时说的“阴历“实际上应该叫“阴阳历,也叫农历“。因为阳历是按照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制定的历法。阴历按照月球绕地球公转制定的一种历法。 阴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殷历"、"古历"、汉历、"黄历"、"夏历"和"旧历"等。我们现在使用的在日历中用汉字表示的应该叫农历,是阴阳历的结合,因为它吸取阳历的长处,以回归年(地球绕太阳一周365.2442日)作为一年的平均长度,取阴历的月亮圆缺一次为一月。农历是加入阴历成分的阳历,带有阳历因素的阴历,所以也叫阴阳历。农历是我国独创,它闪耀着我们祖先的智慧之光。学生们不但了解了日历中汉字代表是农历(也叫阴阳历),也知道了历法是根据天体运行的规律制定的。

(二)学生对日历的发展历史有探索的欲望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弄清楚天体运行的相互关系太难了,因为涉及了空间的、几何的概念。所以在学习中,我避开了研究天体运行的复杂关系,而是选择了相关的故事教学。比如,让学生听音频故事《从太阳历到公历》,故事讲述了从埃及人发明太阳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才发展到现在人们使用的公历。有学生听了这个故事说:“原来日历经过了这么长时间才确定的”,也有的同学说:“原来日历中10个月,12个月,大月,小月都是人们制定的”。在反馈表中,也有同学问道:“日历最早是谁做的?”,“古代日历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们能问一些相关的问题,说明他们还在思考中。

(三)努力建立与当地文化的联系,体悟文明就在身边

在找学习资料的时候,我们查找到了一个视频《陶寺观象台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在山西临汾地区,发现了距今四千多年的古观象台。陶寺观象台是由十三根柱子组成的,太阳绕十三根柱子之间的缝隙来回一次,为一个回归年,绕一根柱子一次就是一个节气。古时当地人就是使用它来得知农作物的种植、收获时间。看了这个视频后,学生在地图上找临汾陶寺所在的位置,与永济之间的距离。同学们发现如果从永济到临汾陶寺坐普通火车需要3个多小时,同学们感受到了抽象的历法原来就在我们身边。学生们还领悟到古代人们的智慧,一位同学在反馈中说:“古人能用十几根柱子测季节,太聪明了!”。

为了能让同学们意识到农村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我们跟学生讨论了视频《过阳历生日好还是农历生日好?》, 这段视频是在网上找到的资料,视频中讲了西安的一位同学因为过农历生日,被同学们嘲笑是农村人,为此记者采访了许多的民众,视频中民众所持观点不同,但没有人赞同过农历生日就是农村人的这种说法。当记者问大家平时过阳历生日还是农历生日,有的喜欢过农历生日,因为是传统文化,有的喜欢过阳历生日,因为好记。当记者问到阳历和农历有什么区别时,民众也几乎没有人能谈得清楚。

我们也跟同学们讨论了”过阳历生日好还是过阴历生日好?“,大多数的同学觉得过农历生日好,也说不上来为什么,只有一位同学认为过阳历生日好,原因是阳历每年的时间比较准确。更有意思的是同学们谈到喜欢过阳历生日还是农历生日,主要是看当时的气候。记得有一位同学说:“我喜欢过阴历,因为我的生日是3月18日,如果是阴历,那时候天气逐渐变暖,春天来了,有很多花开了,我不喜欢冬天,冬天太冷了”。也有同学说:“我喜欢过阳历生日,因为我的生日是8月20日,那时天气很热,有很多西瓜,我喜欢吃西瓜。”嘿嘿,原来同学们是这样想的,是根据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来过的。也有两位同学表示两个都过,因为可以吃两次好吃的食物——生日礼物。通过这个讨论,一方面大家明白了过阳历还是农历生日,都是自己的一种选择,没有什么好与不好。不过,大多数同学还是觉得过农历生日好,因为爷爷奶奶能记得给自己准备生日礼物。

(四) 动手创造永远是学生们的最爱

在反馈表中,超过一半的同学喜欢日历中画画的活动,四四班35份反馈中有24名学生喜欢,四六班38份反馈表中有30名学生喜欢。但喜欢的理由还是有点不同的,请看下表中他们写得理由。

  • 制作日历图片,可以让别人欣赏我的日历图片,因为我喜欢画画

  • 因为我从小都不喜欢写字

  • 因为我喜欢制作

  • 可以以自己的想象力去设计自己心目中的日历

  • 制作日历,日历是专人制作的,而我们自己也可以做,很高兴

  • 制作日历,因为我喜欢让大家都看到我的日历

我想就像上面那位同学说的,动手制作,学生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由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进而得到同学们的欣赏,获得成就感,这也许是他们喜欢的内在原因吧!

另外,学生们对于拼图也是非常得喜欢。拼图是在激发兴趣环节上的,给学生拼的一面是图画,一面是日历的剪开来的日历。四四班35份反反馈表中有29名学生喜欢,四六班38份反馈表中有35名学生喜欢。为什么呢?看看同学们的理由吧:

  • 我喜欢拼图游戏,因为可以考验智慧,很好玩

  • 只要团结,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 因为画很美观 开阔思路

  • 我不会拼,他们不嫌弃我

看来,拼图可以考验同学们的智慧,挑战困难,有成就感,还给小组合租提供了机会,有的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小组同学的认可,有了自信心。

(五)装订日历中的小组合作意识

小组装订日历是一个很好地锻炼小组合作的活动。这次小组的成长目标是:学生明白小组轮流是什么意思,怎么操作。所以老师走到每个小组里,便会问:”现在该谁了?“。在四六班上的时候,我走到第四组,小组里有两个男生,三个女生。当时,三个女生,一个拿着线在穿,另外两个帮助撑住日历。我问,”该谁了?”,其中一个穿粉红色上衣的女生指着自己右边的一个男生说:”该他了“,我说:”为什么日历不在他手里呢?“ 旁边那个留着短发,声音有点尖亮的女生快速地说:“他不会”。我劝说:“你让他试一试”。坐在短发女生右边的穿着军绿色的男生有点生气地说:“就你们俩穿,不让别人穿。”留短发的女生不耐烦地:“谁说的?“,穿军绿色上衣的男生继续说:”这不都是你们一直在穿吗?还不承认。“留短发的女生被激怒了,扯着嗓门说:”给你“。把手中的日历摔给了粉色上衣右边那位有点腼腆的男生,然后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穿军绿色男生帮忙抓住日历下面,那个腼腆的男生慢慢地把线试着往过穿,但他的手在颤抖,好几次线对不住孔,我在旁边鼓励他,最后只见他一手捏住日历的上边沿,另外一只手极力地把持住线头,终于穿过去。他的额头上渗出了汗,之后他满足地把日历交给了下一位。 看似简单的轮流,在某些小组还是需要老师提醒或监督下才可以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惹得某个同学不高兴,但这是让她学习平等合作,关注到别人的感受的机会。有一个同学说:”我们小组一起合作穿线,我很高兴“。

(六)班级分享对序学生的心理挑战

由于育才学校班级多,所分小组多,每个小组到其他班里,组织工作太复杂,最后选择在自己班里分享。即使这样,学生们的心理感受还是挺多的。有的害怕,有的紧张,有的激动,有的兴奋。在分组给同学们讲述了日历的制作过程后,有同学说:”这是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说话,所以很紧张“,也有同学说:”我很激动,因为大家都在认真听,给我很大的鼓励“。在总结反馈表中,有部分同学表达出对这个活动的喜欢,但是理由还是不一样的。同学们在反馈中写到:

  • 我对班级分享感兴趣,因为可以说出内心想说的事情

  • 因为我想让大家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写

  • 介绍日历,分享快乐

  • 因为大家认真地听我们说

  • 喜欢给大家分享我的日历,因为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

  • 我们在讲台上介绍日历,大家给我们组鼓掌

3、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调整

(一)“识的庐山真面目”,发现日历的核心是“历法”

第一次课是观察日历从中可以发现什么?学生发现得可真不少:日历上有星期、节气、节日、汉字、数字、属相、颜色、英文字母等等。学生发现了这么多挺兴奋的。这节课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用发现的这些元素中某一些制作一个像日历一样的生日卡片。比如,孙会苗生日是1972年2月26日生,可以写上:2月26日,阴历,属鼠等,再画上一只老鼠。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同学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更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阳历还是阴历。因此在第二个班上的时候,我们就把制作卡片的活动换成从日历中认识阳历和阴历的不同。我们也思考过需要不需要让学生认识日历中的阳历和阴历的对应呢?比如,2016年6月1日儿童节是阴历几月几日。按理说,不知道也没有什么大碍。但是我们又想到阴历在农村现在用处还是挺多的。比如,农村赶集的日历还是按阴历,结婚的日子还是按阴历。想过之后,还是决定让学生可以从日历中能够找到阳历和阴历的互换。比如,知道了5月1日劳动节,能不能找到2016年5月1日是阴历什么时间。知道了春节(一月一日)是阳历什么时间。思考了有教的需要之后,我们设计了根据阳历找阴历,根据阴历找阳历的活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又发现有的节日是在按阳历过的,又得节日是按阴历过的。所以,我们又不得不让学生分清哪些节日是阳历,哪些节日是阴历。在不同的班上,我么尝试用各种办法试图让学生掌握阳历和阴历互换的办法。但好像有一部分学生总是弄不明白怎么回事,也找不对。直到最后一个班级,一个女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2016年3月8日又是1月30日呢?“,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为什么呢?”我问自己。片刻思考后我突然明白了:表面看是两种不同的记录时间的办法,但不是简单的找阴历和阳历,需要在两种不同系统中互换的思维逻辑。比如,2017年元旦为什么是2016年的腊月初五。为什么同一天,年都不一样呢。在两种系统之间调换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确实太难了。四年级学生刚进入抽象思维阶段,找日期本身就是很抽象的,因为时间、数字对都是是抽象的概念,要再加上在两种系统间互换又加深了难度。此刻,我们才认识到日历的核心是历法,而不同的历法也是根据不同的天体运行规律制定的。要给学生讲历法,我们自己都搞不懂。所以,就拼命查资料,自己先学习。

(二)步入泥潭,怎么办

步入泥潭,发现学习内容对学生太难了,该怎样调整呢?

首先,如何减少知识性的学习,多一些故事

我们拼命地在网上找各种故事资料。有的是神话故事,我又担心影响学生对历法的真实理解。尽量找到一些既简单又能说明问题的小文章,如果有视频或者音频更好。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还是找到了一个音频故事《日历的来历》,主要讲了历法的发展过程。听了这个音频,学生明白了历法是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一年365天不是准备的365天,而是人们根据太阳公转的时间确定的365.25天。不同的历法参照的天体不一样,制定出来的一年的月数和天数也是不一样的。像彝族太阳历一年有10个月,每个月36天,余下的5-6天为过年日。

另外,还找到另一个视频《陶寺观象台》讲的是在山西临汾地区,人们考古发现的古观象台遗址。播放了这个视频后,让学生在地图上临汾陶寺遗址,让学生在地理让跟自己产生联系,历法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还找到了一个视频是讨论过阳历生日好还是阴历生日好?这能够拉近跟学生生活的关系,引发学生的兴趣。

其次,就是尽量多一些动手的活动

所以制作日历也成为一个重要内容。日历分日历日期和配画两部分。在制作日历的日期部分时,一个学生给了我灵感。原来的设计还是想让学生学习阴阳历的对应,即老师把阳历日期打印出来,学生在日历中找对应的阴历日期并填写在阳历日期下面的空白处。在第一个班做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拿出来科学故事书给我看,里面有古代各种文体。比如:罗马文字、玛雅文字、印度文字。他自己也尝试在用不同的字形写。我受到启发,在第二个班上的时候,我们让学生开发自己的艺术字,然后尝试用艺术字写,同学们还是挺感兴趣的。在反馈中,有同学说:“我喜欢我写的字像画一样”。

做完了日历日期部分,接下来是配画了。我们在网上找到了很多不同的风格的画,有风景的、有人物卡通的、有鸡年吉祥的、有田园生活的…… 当我们把这些图片放给学生看的时候,教室里发出哇哇……的声音,我很好奇他们为什么惊叹呢?也许是被这美丽的图案震惊了吧!“美”可以滋养孩子们的灵魂,“美”也是人的精神需求。看完之后,学生们开始选择自己想做的主题。把学生作品分享给大家,也是让他们兴奋的事情。当我们把他们的作品一页一页翻开看的时候,他们不禁发出咯咯的笑声,也不断地问:“这是谁的”,四年级开始从对父母老师的依赖转向朋友的依赖,他们很在乎自己在同学朋友的眼中是怎样的?如果能得到朋友认可,他们自信心将会提升。相反,自信心可能会受挫。

第三,做一些挑战性的活动

制作好了日历,原本选择给其他班送日历。由于育才的班级太多,每个小组送一个班,可能就得联系学校所有的班级了,这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事得跟每个班协调时间难度很大。所以,最后选择了栲栳的学生给每个班送,育才的学生在自己班级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准备分享的过程,是写好稿子到其他班念还是直接说,小组每个人可以选择说一句?在育才我们选择了先写再说。学生们没有小组分享的经验,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怎么说?如果每个小组辅导,我们人手不够,所以最后决定先写。同学们说一说,如果给其他班分享,该说什么,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把想到的点组成句子写在黑板上,同时学生在纸上写。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分工说。最后每个小组给班级展示一遍。有同学在反馈中写道:“我喜欢在班级分享日历的事情,因为同学们在下面都很认真的听,我很高兴”。也有同学说:“我开始很害怕,后来看到很多同学都上去了,我也上去了。”即使在班级,同学们的感受也是挺深刻的。在韩村,因为班级少,分享的小组也少,有到其他班分享的条件。同学们没有直接写稿子,直接在小组里练习分享,然后到其他班送日历。这两种方式的不同点在于提前写稿还是不写稿。我个人认为写稿可能更容易说,说得更好,但学生容易像背书一样,把要说的话记下来,这不是我想看到的。直接说,可能挑战很大,但学生可以学习组织自己的语言,学习口头表达自己的想法。两种方法没有哪个更好,主要看学生的状态,如果学生站在学生面前,说不出来一句话,写稿子可以帮助他克服心理的害怕。如果学生可以讲出一两句话,不妨让学生从说1,2句开始,慢慢地说得更多。我想在考虑学生状态的情况下,还要考虑做法背后教育目标吧!

第四,内容难易的协调搭配

原计划学习了日历历法故事和来历,最后是制作日历,制作日历可能就需要2个课时,为了降低学习历法和来历的难度,我们把三个部分的内容做了搭配调整。即用1课时学习日历中的历法故事或日历的来历,用1课时制作日历的字样或者图画。难易结合提高学习兴趣,降低难度。

小结:当我们发现了内容难度大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后,我们通过内容故事化、增加动手活动、调整目标,注意难易搭配等措施,来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学生的状态。

四、经验与教训

(一)缺少理性全面思考的过程

这学期在四年级上日历课确实不是一个恰当的选择。因为四年级学生自我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学生通常会用奇怪的动作行为来挑战老师是否足够爱他。还由于学校现在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也不到位,所以四年级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还保留着一二年级学生那些不恰当的习惯,比如,上课插嘴说话,小动作不断,不能倾听别人的发言等,老师经常要在课堂管理方面花些时间。所以,服务学习中要求合作、思考的部分在操作上还是有困难的。比如,分到小组的去完成的任务,有的小组就开始打闹,闲聊,不能完成任务。每个班8-10个小组,老师有点辅导不过来。

再者,四年级刚进入抽象思维阶段,日历中的“历法”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根据太阳、月亮的自传、公转规律而制定的,而且不同的国家、民族、时期制定的依据是不同的,我们国家使用的日历中既有阳历又有农历,所以,学生还是难以理解的。

当时是怎样考虑选择上的呢?说起来有些惭愧。在上学期上《图书角建设》的主题时,我们是从教室里缺什么?让学生去发现。学生发现缺少的东西里有日历、钟表、图书角等等。我们就想到钟表、日历都是教室里学生所需要的。所以,在结束了《图书角建设》的主题后,就自然想到钟表、日历主题。最初想上钟表主题,后来想到钟表在最后制作的环节还是有些难度。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钟表的实质是时间,也会涉及到年、月、日的来历,日历也涉及到相关的知识。而且日历最后之作环节比较有趣,所以就改变了主意,上“日历”主题。

“钟表”和“日历”虽然说都是关于时间的记录,但钟表与人们的生活更加接近。如果学习用“钟表”这个主题,可以延展的话题有:对时间的体验,钟表的构造、钟表的历史,是不是话题会相对有趣一些呢。或者研究“时间”这个主题,钟表和日历都是记录时间的工具。因此,在确定主题方面思考得还不够完善。

还有一个致命的因素是我还停留在上学期的思路里,忽略了学生已经变化了。今年所上的班级是四年级学生。如果这个课程在六年级上,还会好一些。因为六年级学生在理解公转、自转、天体运行之间的关系还相对容易些。另外,六年级在五年级一年的学习中已经有了一些合作学习的经验。而且对与六年级学生,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自转、公转的科学实验活动。因为六年级的学生进入探索真理的阶段,对于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

当老师有了某个主题或者几个主题的想法后,上网查资料学习是一个必要的环节。通过上网查资料,一方面发现这个主题可能相关的一些角度,另外课搜集到相关的资源。“日历”话题,在网上搜索后发现,其实相关的资料并不是很多。即使有一些大多数都不是故事类的,阅读起来没有什么趣味,当然也是因为是科普性的。这也是自己学习的一个过程,查了很多资料后,我自己才弄懂了阳历、阴历、农历、公历的概念,才知道了日历背后是历法的制定。

综上所述,在思考确定主题的准备环节,我最大的感受是缺少一个理性的帮助自己全面思考的工具。我的想法和之真那天晚上分享的教案中那个老师的思考不谋而合。我尝试设计了几个问题,确保自己下一次确定主题前思考得全面一些。

  1. 这学期所上的是几年级?几个班?

  2. 这个年龄段学生有什么特点?他们有接触过合作学习的经验吗?

  3. 这个主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吗?有怎样的联系?

  4. 这个主题的资源丰富吗?(网上资源和社区资源或人为资源)

  5. 这个主题可探索的角度多吗?[瞿之1]

  6. 可以设计怎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参与其中?

  7. 老师对这个主题的了解有多少?(概念、背后涉及到的知识点)

  8. 这个主题上起来对教育环境(学校或社区)有什么要求?

确定主题可以从学生的年龄、经验、兴趣、主题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搭配、老师对主题的把握、主题资源是否丰富等几个方面来想,提醒自己全面考虑。

(二)教师的前期学习

最好能够在开始课程之前,可以进行专题学习。这次冬令营雾霾课程,大家给了很多资料还是挺有帮助的,因为可以了解到不同视角。专题学习提纲可以有:

1)概念是什么?(什么叫日历)

2)提到日历,可以想到什么?(日历的样式、日历的制作)

3)在网上补充到什么?哪些是自己了解的?哪些不是?

4)哪些内容是适合学生的?学生可能感兴趣的?

(三)面对一个新的班级,最好上上过的课程,避免教师面临学生管理的困难和课程内容的困难。

四年级的特点前面讲过了,由于学生没有经历过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开放式的学习,学生往往表现出不知道遵守规则,所以,有一些小组合作的秩序、倾听等基本能力需要培养。如果上新课,就会面临内容和习惯培养两大难题,有可能两者交织在一起,分不清到底是内容的问题还是学生管理方面的问题,难以做出调整。如果是上过内容,可以多花一些时间在小组习惯培养和班级管理上。等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合作、倾听能力后,再加入新的内容比较好。

这次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但是调整中又得到相关的经验,就像第三部分课程如何调整中谈到的,希望自己和看到的朋友能够记住这些教训,用问题清单帮助自己全面思考。

(四)合作教课中的成长

我和孙会果老师一起备课上课,其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互相学习的过程。我的思维比较发散,能想到很多电点子,但往往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这是实际课堂操作中具体处理问题。恰恰这是孙会果老师的强项。比如,在教学生知道阳历找阴历,或者知道阴历找阳历的时候,她发现学生对节日比较感兴趣,也比较熟悉,所以选择了从节日入手,先猜一猜哪些节日是按照阳历定的,哪些是按照阴历定的,然后分两类再找对应的阳历或者阴历。

学生在制做生日卡的时候,有的做不出来,我们先从从操作技术上找原因,最后发现是内容本身的问题。孙会果老师因为在执行技能上的硬功夫,能够帮助我们辨别是操作方面的原因,还是内容本身的问题。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孙会果老师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善于引导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入学习内容。比如,教学生如何分享日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她先让学生从自己的家角度想可以分享哪些方面的内容,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梳理,形成一个有逻辑的分享框架。学生也可以看到老师是怎样把一些零散的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梳理成一片小短文或者一个演说稿。这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都是很重要的。

我在这些方面向她学习挺多的,我们能取长补短,棒棒哒!

[endif]-- 五、下一步的计划

日历与人们的生活关系还是挺密切的。比如,今天是星期几,几月几号?什么时候放假,用日历做计划,这些都是挺重要的。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今天是周几?什么时候放假?才是最重要的。他们的方式是记住今天是星期几,再过几天放假,并不是特别习惯使用日历。在家里,虽然使用农历的机会多,但都是大人帮忙,不教学生怎么使用。什么时候上学,家长操心就行了。这样以来,学生对于日历的[瞿之2] 使用觉得并没有太多的必要性。学校也不教怎么使用日历做计划。我们想要教学生在日历中划出全班同学的生日,但发现有一些同学不知掉自己的生日是阳历还是农历?其中,也发现学生不知道怎么找农历生日?所以,这个部分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学习,准备在下个学期,在上课的过程中,学习使用日历。比如,划出每个月班里同学的生日,综合实践课每次上课的日期,本月的节日等。

每一个新的课程都是我们和学生一起学习的过程,有时候还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感谢孩子们!

![endif]--

English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No tags yet.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