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会果老师的学期工作总结(2016春季学期)
转眼间一学期又结束了,现将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本学期我继续在学校尝试服务学习课程和社会与生活课程,在社区尝试周末故事班活动,参加了第四届全国乡土教材研讨会以及心理学培训,除此之外还参加了团队所有的活动。下面我分七个板块来总结:服务学习课程、社会与生活课程、周末故事班活动、外出学习、心理学培训、夏令营活动以及团队工作。
一、服务学习课程
本学期我和孙老师继续在永济市两所私立学校尝试以“图书角”为主题的服务学习课程。这两所学校的学生人数都在一千三百左右,学生都来自农村,父母大多在外务工或做生意。学生大部分都是住校生,每 2 周放假一次。这两所学校的五年级都是四个班,共八个班,每个班除了双语五四班有 24 人外,其余七个班每个班都有 40 名学生。因此,我们两人的服务学生人数总共有 300 余人。这个主题我们在两所学校五年级八个班上,每个班级总共 16 节课。整个主题上下来还是比较顺利的。在多个班级上课的优势是,方案不断调整,每节课在八个班上完之后教案就比较成型了。
服务学习课程的目标主要是以课程为载体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培养一个完整的人。比如在上图书角-书架这节课时,我们设计这样的一个环节, 如果要在教室里建一个书架,你会想到哪些与书架有关的问题?学生就会想到:书架做多高?书架做几层?书架从哪里来?这样一个很小的教学环节其实就是锻炼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用测量的方法来确定书架的大小,锻炼学生的测量、计算能力。设计不同的书架,锻炼学生的思考设计能力。采访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与人交往的能力。制作书架能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反馈表来锻炼学生的回顾、分析、思考、判断的能力。在服务学习课程里,小组学习也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课程实施的效果如何?我从学生、老师、和学校角度来分析。我先从一个班级来分析学生的变化,双语四班的大部分学生是从去年新兴小学转过来的,这些学生可以说是我们连续服务了两年的学生,在新兴学校时,这些学生是非常难管理的一个班级,基础特别差,每次上课我们真的很头疼,在小组中经常发生矛盾,课程有时难以进行。但今年这个班级有了明显的变化,纪律比以前好多了,今年的图书角课程在这个班级实施效果非常好。小组合作明显看出他们能共同完成小组的任务。这个班级有几个学生没有上过这样的课程,通过对比看出曾接受过这种课程的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能提出问题。比如在采访时,明显看出他们敢于和老师对话,会倾听老师或学生的发言。从我自己的观察来看,学生是有明显变化的,而且这种课学生还特别喜欢。每次上课去孩子们都会看看我们包里带了什么学习材料, 对学生来说是新的学习方法,对老师来说就是不同的教学策略了。我们就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每次上课去,也经常会听到带班老师跟我们反馈说:“学生喜欢你们的课”。另外,每学期我们都会向学校递交课程计划和总结 ,校长从书面材料上也可以看出我们的备课非常细致,很赞同我们的教学设计。
二、社会与生活课程
本学期,我继续在韩阳小学二年级尝试社会与生活课程,二年级班级人数48人,有两个带课老师,学生来自韩阳街周围的各个村庄,住校人数20人左右。
本学期课程的目标是通过社会与生活课程来发展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社会与生活中来学习,与大自然建立连接,感受大自然的美。我的设计思路基本上是每月一个小主题,3月份—节气与动植物,4月份—走进春天,5月份—观察植物,6月份—研究动物。
在低段,学生更喜欢的动手操作,比如拍打节奏,可以锻炼学生对节奏感知。每次上课前,我带着孩子们一起来拍打节奏,把孩子引入了课堂的氛围中。学生随着节奏情绪慢慢平静下来,教室里也慢慢安静下来。在学习使用温度计时,让学生动手拿着温度计去发现温度放在冷热不同的地方温度计是有变化的。上节气与动植物时,让学生动手拼二十四节气歌,学生非常喜欢;在上观察树木时,让学生实践中去学习测量;再比如用桐树蒂串手链,可以锻炼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在观察动物时,让学生实地观察是锻炼学生观察细节的能力,雕塑蚯蚓是锻炼学生大肌肉运动的发展,制作蚯蚓的海报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在低段我也尝试使用小组合作,不过不同的是我先尝试二人小组,慢慢发展到三人小组,最后发展到四人小组。
经过两年的实践,学生对这种课程特别的喜欢,每次上课学生的欢呼声震耳欲聋,动手实践学生也特别的专注。在这个学校的优势是有老师的支持,平时对于48个人的班级的确很是困难很大的,这时我会寻求老师的帮助。每次当我把学生的作品给他们看时,他们真的很惊奇,不相信那是学生做的。学校领导除了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之外,其它方面还是很支持的。
三、周末故事班
故事班简介
上学期周末故事班的地点是在耿老师家的二楼。为了学生的安全,我们一直在找合适的场地。3月底经村委会的同意,决定把以前学校食堂的场地让我们使用,我们两人既要打扫卫生,又要找人重新刷墙,几经折腾,终于准备好了。4月2号,故事班终于可以在新的场地继续。
故事班内容
周末故事班活动的目的是推动我们村的家长能陪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从小在阅读中成长。本学年共读阅读绘本故事20余册,手工制作20余次。时间虽短,但发现有些孩子的变化是很大的,孩子非常喜欢听故事、喜欢动手活动。有两个孩子坚持听故事,我发现这两个孩子看到图画书时,想象力特别丰富。比如他们在看《黄雨伞》这本无字书时,封面上有一个雨伞,他们就会想到雨伞下面有一个小孩,看到红雨伞,想到有一个小孩出来了,后面两个相同的雨伞,他们想到的是姐妹或弟兄两个。我认为是故事打开了他们想象的思维。
孩子活动照片
周末故事班的成效
1、家长的认可
周末故事班一年来,家长还是很认可的。很多家长都按时接送孩子。记得一次下大雨,我们估计家长不会送孩子来了,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家长打电话来,冒雨送孩子参加故事班活动。嘉欣奶奶说:“这样的活动很好,周末让孩子有去的地方,并且孩子也乐意去。”
2、孩子的需求
最后一次故事班,我们加入了一个和孩子交流的环节,孩子说:“他们喜欢到这里来听故事。”我追问:“为什么呢?这和学校有什么不一样呢?”孩子说:“在这可以听很多的故事,老师很亲切,还可以随便发言等。
四、外出学习
6月中旬,我们团队一起参加了天下溪举办的第四界全国乡土教材研讨会。这次会议是由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和四川阿坝州政府、阿坝州教育局联合举办,参加此次会议的有将近300人,有全国各地的政府官员、教育界知名人士、教育局领导和一线老师。参加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想了解乡土教材是什么以及乡土教材如何有效实施。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
乡土文化的气息
6月10号的文艺晚会使我看到了乡土文化的气息,就是把当地的民风民俗变成了一台很美的晚会。用歌舞展现出民族的历史,有小时候孩子们玩的推杆子编成舞蹈剧,把村民干农活的情景编成节目,简单的动作,民族的衣服和音乐,使我感受到少数民族的乡土文化。
教育的力量
6月11号的开幕式每个人都从不同的角度谈到乡土教材,尤其是阿坝州教育局局长的开幕致辞,让我感受到教育改革的强大力量。他积极参与到乡土教材的开发、编写和推广之中。从他的慷慨致辞中,看到了他对教育的一片热忱。我想:“如果大家都像谭局长那样,教育的明天会更灿烂。”
我对乡土文化的理解
从王小平老师的演讲中我了解到乡土是儿童成长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家乡。乡土不仅仅指乡村,少数民族,而是每个人都有的家乡当然也包括城市,就是我们心灵的故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王老师讲到的乡土文化就是在一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区历史沿革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生活智慧。联想到自己的社区,我们带着孩子做柳笛、用桐树蒂做手链,其实那就是乡土文化的点滴。
微课观察
在这次会议上,也有几节微型课展示。《芦笙》和《哈达》那两节课我觉得让孩子展示的很少。尤其是《芦笙》,老师展示较多,学生实践太少。还有《欢乐的瓦尔饿足节》给人一种很虚假的感觉,学生并不能投入实际的体验中来,有些像孩子玩过家家的感觉,但是能用到小组学习还是不错的。
编写乡土教材的目的
编写乡土教材就是要引导学生进入认识“我自己”的自我学习过程,这个学习的内容是一系列的家乡生活常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自由学习的快乐;不断充实起来的心灵,也会使学生增强自信,并产生自强的力量和勇气,在家乡文化的滋养下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立,成为一个自知、自信、自强、自立,能够自我发展的有根人。
两天的学习使我开阔了眼界,对乡土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但要把乡土文化在自己的家乡落地生根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困惑颇多,但就是邱璐的一句话:“做起来就能发现问题,甚至解决问题。
五、心理学培训
本学期,RCEF邀请光合行动的沈旭和黄煊们做了关于心理学的培训,下面是自己的梳理和收获。
第一次主要讲解0-8岁儿童发展理论,主要讲了儿童感官的发展、自我意识、模仿游戏、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安全感。结合儿童心理学来分析绘本,比如:《眼泪的海洋》是一本描写儿童情绪的绘本故事,他自己想办法把坏情绪发泄出去,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见到孩子发脾气,然后自己哭呀、摔东西呀、跑呀、不理爸妈等,但过一会就没事了。但是我们不知道是为什么?现在明白了那是儿童情绪发泄的途径。绘本故事的设计很符合儿童的这个特点,所以孩子们特别喜欢。
第二次培训主要帮助我们来分析7-16岁儿童发展需求。以前我们也读过关于心理学的书籍,与实际运用结合不起来,这次培训我们知道每一个年龄段的思维发展、社会发展、学习需求以及心理需求,了解了这些,以后在教学设计中就会根据这个年龄段儿童的需求来设计课程。如何做儿童观察也是我们的疑点,现在知道观察儿童的身体、姿态、动作、穿衣打扮、语言、人际互动、学习情况。这些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会观察了,才会分析原因。
第三次培训主要从思维导图和提问的逻辑性来培训。以前我们只是通过思维导图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不知道其实存在归属的问题,以及提问的逻辑性。
思维导图
1、概念优势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积极有效。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它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习的速度和效率,更快地学习新知识与复习整合旧知识。激发你的联想和创造,将各种零散的智慧、资源等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
2、思维导图的步骤
中心主体—主干—支干
3、种类
1)画圆圈
圆圈图主要是通过提供相关信息来展示与一个主题相关的先前知识。在圆圈中心,可以使用词语,数字,图画或者其他标志或象征物来表示你尝试理解或定义的事物,在圆圈外边,写下或画出与主题相关的信息。
2)气泡图
气泡图主要是使用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来描述物体。与圆圈图不同,气泡图主要增强学生使用形容词描述特征的能力。中心圆圈内,写下被描述的物体,外面圆圈内写下描述性的形容词或短语。
3)树形图
树形图主要用来对事物进行或分类。在最顶端,写下被分类事物的名称,下面写下次级分类的类别,依次类推。
4)括号图
括号图主要用于分析、理解事物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括号左边是事物的名称或图像,括号里面描述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帮助学习者理解一个物体整体与其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5)流程图
流程图主要用来列举顺序、时间过程、步骤等。能够分析一个事件发展过程之间的关系,解释事件发生的顺序。大方框写下每一过程,下面小方框内可以下写下每个过程的子过程。
学习有逻辑的提问
1、案例分析
案例:在育才五一班,上搭书架时这节课时,一进教室发现让学生搭的书架已经被老师搭好了,学生的情绪非常低落,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如何通过提问来有效处理这件事情?
沈旭指导的有效策略:
目标
1)让学生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2)让学生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 3)可以怎么做?
方法
1)今天你们看起来不高兴,发生什么事了?(生:我们想搭书架,老师怕我们扎伤手,老师把书架搭好了) 2)那你们的感受是什么?(心理不高兴,自己想搭) 3)重复刚刚听到的内容(老师澄清、核对) 4)同理他们,替他们把感受说出来。(我觉得你们很委屈,没有被老师尊重和信任) 5、换位思考:老师怕你们扎伤手,耽误学习,老师是恶意吗?(反问) 6、那你们以前做过什么事让老师不放心怕扎伤,耽误学习吗?(让学生自己提计划、行动、行为、语言)
老师的态度
1)以学生需求为本。 2)提出的问题是开放性的。 3)积累 知识 放下、改变 反思自己
2、提问要有逻辑性 1)要有目标,提问的目标是什么? 2)问题要分层次,根据学生的需求。 3)换词语启发思考。 4)身份的转换,让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人, 5)提出的问题要有幽默感。
3、提问注意事项 1)观察细节 比如学生说犀牛是友好的或者生气的。那老师引导提问:“那从哪些地方看出犀牛是友好的,生气的”。 2)学生的肢体语言来回答问题。 3)绘画或者手工来回答问题。 4)学生提问,学生来答。 5)不要问没有意义的问题。 6)提问用简短的问题 7)尽量用正向的词语。比如:尽量不要问为什么?(你可以告诉我原因吗?你可以讲讲你的感受吗?)
我自己的收获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知识我们也读过不少,存在的问题是我们把理论和实际教学衔接不起来,真正在自己的教学中已经用到了心理学的某方面的知识,但自己就是不知道。这次培训正好是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缺。姚老师上的《小猪变形记》就是学生的自我认识。还有我自己的生活与实践课在课程设计方面要从感性到理性,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再上升到理论的知识。这次培训把心理学的知识和教学实践的结合很系统的进行了梳理。我自己感觉清晰了很多。绘本设计也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认真分析每一个绘本,它的每一幅画面都都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在以后的绘本教学中,要深入到从儿童的心理学来设计教学。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有效的提问是我们再课堂教学中的比较薄弱的地方,通过第三次培训,在下学期的课堂中,一定要训练自己有逻辑的提问以及思考提问的目标。虽然收获颇多,但还是要在实际中有意识的去运用和实践。
六、夏令营活动
本次夏令营活动是从7月21-30号,为期10天,地点就在我们的村委会。参加活动学生人数10人左右,年龄基本上都是5-9岁。夏令营活动以“观察”为主题。每天活动分为三个板块:游戏、讲故事、手工。
本次夏令营我观察到学生对游戏和做手工是特别喜欢的,比如学生对藏宝藏、顶皇冠、颜色蹲、水果蹲、猴子捞月亮等都特别的投入。在制作小人、玩泥巴、做毛绒玩具、体验颜色学生都是特别喜欢的。
本次夏令营对我是一次锻炼的机会,自我感觉活动的目标基本达到——
1、从儿童心理的角度理解了每个手工活动要锻炼孩子的哪些能力,比如折纸、玩泥巴、绿豆画、做毛绒玩具这些活动都充分锻炼学生的手指尖的精细运动、专注力训练、手眼协调的能力以及学生的耐力。
2、绘本故事通过观察图画可以锻炼学生对细节的观察,除此之外故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考的能力。
3、孩子从游戏中也是收获颇多,追逐性游戏,比如猴子捞月亮、捉迷藏、藏宝藏等可以锻炼学生大肌肉的运动和躲闪的能力。手指游戏可以锻炼学生手指精细动作的发展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自己的困惑
学生的心理有时真的难以揣摩。比如在做“布娃娃”这个活动中,从他们的专注度可以看出孩子对这个活动的喜爱。因为那天时间不充足,“布娃娃”只做好身体,没有进行打扮,这个环节就让孩子拿回家去做,当天下午我村几个孩子就把自己打扮好的“布娃娃”拿到我家让我看并且玩了很长时间。当时我只是看到他们对自己做成的“布娃娃”是那么的兴奋,并没有去想孩子第二天把“布娃娃”带到活动场地的一些设想。到了第二天,看到他们一个个带来“布娃娃”的高兴劲,我只是随意说了句:“你们互相看看彼此的布娃娃”,然后将他们把布娃娃排成一排放在地上,接着就进行了下面的活动。在我们围成圆圈做颜色游戏时,孩子的情绪非常低落,他们的兴趣点完全不在颜色游戏上,致使活动无法进行,所以我临时调整了方案,把玩颜色的游戏改为了藏“布娃娃”的游戏,学生的积极性才被调动起来。结束后我们在一起讨论,明天的活动要围绕布娃娃开展,我们想到用布娃娃玩游戏、编故事,但是我还是有点担心,又准备了另一套方案,结果第二天孩子只有一个人带布娃娃,他们的调虎离山真的令我们难以捉摸。如果不备第二套方案,那天的活动又是不容乐观的。
再比如在折雨伞这个环节,按照我的计划,孩子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向里折的那个步骤孩子显得就特别的困难,虽然难度很大,但孩子还是挑战成功了。如果这时我及时调整思路,这个步骤按照慢节奏教孩子,就能节省时间,提高活动的效率。
本次夏令营活动虽然有很多的细节准备不是很到位,比如没有与团队成员讨论确定人员分工,没有预设孩子的兴趣,没有和家长面对面更好的沟通,但自己感觉收获还是蛮大的。
七、团队工作
读书会、例会
因为每个人的课时比较多,上课时间又散,所以我们决定读书会两周一次,但必须在讨论前自己先读。
例会我们定在每周一的下午,讨论团队的相关事项。
教研会(听课)
教研会按照我们计划是每月一次。我们团队进行了四次教研活动。每次都是先集体听课,再做课后讨论,分析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观察学生情况,以及提出每个人的建议。
一学期结束了,自己觉得收获还是颇多的,希望我们携手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