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如何带领学生看电影?—以《白气球》为例

故事简介:

《白气球》是一部典型的展现“小事件”的电影:除夕这天,小女孩纳西亚想要买一条金鱼,因为她自己的鱼太瘦了。孩子心中无小事。为了获得她想要的金鱼,纳西亚可谓费尽心思,整个过程充满波折。故事张力十足,很抓人心:一开始,观众会想:小女孩能否得到妈妈的同意,得到钱去买金鱼?得到了钱,小女孩兴奋地跑出家门,却很快被“蛇王”把钱留下(观众的心自然会揪紧一次)。到了卖鱼的店,鱼却涨价了——又一次小起伏。好在店主同意小女孩原价卖给她,但要命的是,钱不见了!她能找回自己的钱吗?观众的心又揪起来了。好,纳西亚找到了钱,但是钱掉到下水道里去了,拿不出来。怎么办?谁能帮他呢?——那些忙忙碌碌、喋喋不休的大人能指望得上吗?哥哥来了,为了找取钱出来的工具,跟卖气球的小男孩打了起来。但好在他们很快和解,小男孩知道原委之后,开始帮他们。终于,纳西亚如愿以偿。而只留下卖气球的男孩在镜头里。

好电影,既是一种有吸引力的教学手段,又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就像读书一样,它也可以带给学生丰富的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精神滋养。引导学生进入、欣赏一部电影也有一些策略和手法。接下来描述的这套三步走(前奏-欣赏-分享)的手法比较适合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

一、前奏

一个非常紧凑、很能抓住人心的故事。组织学生观看,应该不用担心他们不喜欢或分神。不过老师还是可以先来个简单的导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期待。

先给学生看剧照。比如,选一张截图、一张电影海报。先让学生观察截图中的场景、人物。然后讨论:猜一猜这是在什么地方?小女孩的表情、动作是怎样的,猜猜她在(要)干什么?或者:猜猜字幕是谁说的话?她说的是什么意思?

然后,对比两张照片,让学生猜一猜:这部电影可能讲的是什么故事?

把学生的答案以关键词的方式写到黑板上。然后,保留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期待,开始看电影。

二、欣赏

带领学生看电影的过程中,也可以使用一些小技巧——

  • 暂停

如果电影太长,学生难免会走神。中间做适当的停顿,然后再接着看,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暂时的间歇也是很可利用的——

  • 回顾

暂停中,可以和学生简要回顾刚才电影中发生了什么。看学生是否看懂了,或者是否抓住了主要/关键内容。

比如,《白气球》故事发生的时间:除夕。这对没有太注意的学生是一个很好的提醒。这一招尤其适合看比较复杂的电影。

  • 预测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或者问学生一些预测性的问题。如前面蓝色加粗的句子,这些问题都可以提给学生——如果老师选择恰好在此时暂停的话。

预测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让他们注意力更为集中地去观看后面的内容。

  • 解释

有些电影里可能会有一些超出学生的经验和理解范围的内容,如果必要,可以稍微做些解释,或回答他们的问题。但不要解释太多,只要能帮助学生理解电影即可,有些问题可以等看完电影再回答。

注意,暂停点的选择很关键!

1、时间点——缓解疲劳,重新集中注意力。

学生观看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有些疲劳。可以选择一段情节结束,新的情节马上开始时,进行暂停(比如电影的中间点,或电影开始30-40分钟后)。

2、关键节点——制造悬念。

像说评书卖关子一样,在电影进行到某个关键时刻时停下来,抛出个有吸引力或有价值的话题跟学生来个小讨论(比如,让学生预测接下来的情节或结果)。

3、疑问点——解决必要的问题。

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学生不容易看懂、或者确实需要做些解释——尤其是国外的电影。这时可以停下来。问学生是否有疑问,若有疑问尽快处理清楚,让电影继续。

暂停不要太多,否则会干扰学生看电影的连贯性。对于《白气球》,1-2次即可。暂停时,讨论过程尽量精简,以免降低学生对电影的兴趣。

三、分享

注意!我说的是分享,不是讲道理!。不是看完电影之后老师和学生总结电影的中心思想。最怕的就是,电影一看完,老师就让学生总结:电影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真正的分享是师生们一起聊自己所看到的电影内容、对电影的感受、体会。所以,分享不是讲道理,不是老师刻意地通过电影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或培养他们什么道德品质。电影和故事一样,是用来提供精神滋养的,而不是道德教条。和过度的讨论一样,讲道理对于一个好电影或者好故事来说太煞风景了。它完全可以让学生讨厌一部有意思的、精彩纷呈的电影!

Tips:怎样分享?

分享可以是随意的、兴之所至的,这种不受约束的分享经常会生成很多意外的精彩;

分享也可以是结构性的——在一定的设置下,按照一定的步骤,通过一些具体的方法来表达每个人的所思所感。对于还不具备明显的电影鉴赏能力的学生来说,结构性的分享、讨论往往是必要的。

1、谈印象

可以随便说,想到什么说什么。学生说到任何一个场景,老师都可以问其他学生有没有印象。然后,以这个场景(或镜头)为引子,把大家带回到电影的情景中去。

比如,老师可以追问:这个情节出现在什么时候?例如,如果有学生提到“蛇王”。老师可以问:“蛇王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以及“蛇王之后,娜西亚又遇到了什么问题?”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可以把这一段同电影的整个故事内容联系起来。

几次这样的分享之后,学生一般就能够把整个电影回顾一遍。这样就加深了他们对电影的整体印象,也可以让他们意识到自己遗漏的、没有太注意的地方。通过讨 论,老师还可以解决他们的一些疑问。另外,也别忘了:回应“前奏”时学生对电影内容的猜测。对猜得比较准确或接近的学生给予肯定。

有些低年级的学生可能说不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这时,老师可以提更具体的问题: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他/她做了什么?长得什么样?他/她和其他人是什么关系?等等。这些问题可以把讨论逐步推进下去。

谈印象主要是和学生、回顾电影中的事实性的内容。老师要注意的是暂时不要引导他们谈自己的看法或感受,只回忆、叙述事实,让学生对电影有充分的了解。

这个环节还可以看出学生对那里印象比较深,对电影了解程度有多少,以及他们对哪里感兴趣。(讨论时间可以控制在10—15分钟。)

2、谈感受

其实,第一步的讨论如果到位,学生的观影体验就会逐渐打开。他们肯定已有了进一步分享、讨论的兴趣和欲望。这时,老师趁热带他们分享观影感受和体会。

通过上一环节的讨论,老师可以观察出哪些情节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分享可以从这些地方开始。比如,“刚才有同学提到‘蛇王’给自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谁来谈一谈,看这一段时,自己心里有什么感觉?”或者,老师可以事先预设几个问题。比如:“你喜欢电影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感觉那个士兵是个什么样的人?娜西亚对他是什么态度?”“哥哥批评娜西亚的时候,你心里是怎样想的?”

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具体(指向明确的情节或场景)、有启发性(引发学生更多的感受和思考)、围绕主题(帮助学生理解电影所要传达的情感、思考和意境)。

每个问题,一个学生分享完自己的体会之后,老师都可以问其他学生有没有同样的或别样的感受和想法。老师要引导学生包容不同的感受和看法。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是很自然的。而且,要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和体验。比如,有的学生说“我讨厌那个裁缝!”老师一定不要否定会批评他。可以问他为什么,让他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谈感受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对电影本身有真切的体会,这是他们欣赏、理解电影的起点。大家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也会让学生对电影有更丰富完整的体会和感性认识。

老师也要有意识地把谈印象和谈感受分开:客观的、事实性的内容(Facts)和主观的感受(Feeling)。先事实、后感受;在事实的基础上分享感受 (和观点)——具有这样的分辨力是学生理性思维的开始。(这一环节也不要过长,15—20分钟为宜。)

3、回放

对于学生们兴趣比较高的情节或镜头,或者对影片细节的记忆有不同(这是经常发生的),老师可以把这些地方重新播放一次,或把电影画面调到该位置。和学生集中讨论。 其实,老师也可以事先选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有讨论价值的镜头,并准备一些问题。不论学生有没有主动谈到这些镜头,老师都可以找到这些镜头和学生讨论。

4、发现

“谈印象”是学生对电影的主要内容进行的事实性的讨论,“谈感受”是学生看完电影后的主观感受和体会。但这些都很有可能还没进入电影的主旨。“发现”则是以上两个环节的延伸和深入,它指向的是更多的细节和更深入的探究,同时也是一种激励学生更多地打开感受和想象力的方式。

所以,学生的发现可以是事实性的细节,也可以是自己思考甚至分析后所得——后者体现的是学生对电影的理解程度或者说是学生鉴赏电影的能力。

“我发现电影的开头,卖气球的小男孩就出现了!”这是一个事实性的发现,但它体现了学生的专注度和捕捉细节的能力。

而有的发现,则是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影片主题的契机——

其实,电影中的大人们越是喋喋不休,越是表明他们所关注的与孩子们所关注的距离有多远。这样的讨论就可以把学生的感受引向电影的主题。

生:“我发现最后只剩下一个气球了。”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实性的发现,但老师必须抓住。“这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剩下的是一只白气球?”

孩子一般都喜欢彩色的气球,所以最后才剩下白气球。也正因为如此,白气球隐喻了不被关注的、孤单的卖气球的男孩的生活状况。而男孩的孤单更是夹杂在大人世界中奔波、忙碌背后的每个人的更深孤单之中。这就是电影的主题。当然,十一二岁的孩子很难理解这个主题。老师可以视情况来确定和学生讨论到什么程度。我个人认为,如果学生能体会到电影对娜西亚心事的关注、对男孩的同情,以及对大人们的忙碌、冷漠的否定,就已经足够了。(当然,如果学生能发现老奶奶的和善、同情心,也不能否定。)

不管怎样,当学生的发现受到肯定时,他们会很有成就感。而循着他们的“发现”,老师带领他们去发现更深入的内容,他们会带着好奇和探究的兴趣进入电影的内部世界。这样,他们会得到更多的精神滋养,并慢慢学会欣赏电影。(这一环节不必太受时间限制,以学生讨论充分、到位为止。)

5、复述

最后如果有时间,老师还可以和学生从头到尾回顾一遍电影的内容。大家可以用接龙的方式把电影的故事复述出来。当然,老师也可以参与来。

总之,分享的过程要和看电影的过程一样,让学生觉得有意思,好玩,让他们享受这个过程!

6、做海报

除了复述,还有一种方式:做一张电影海报。老师可以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把各种元素放进去。如:绘制自己认为有代表性的“镜头”(要美观且有创意)、有吸引力的标语(要有让别人产生观影欲望的“煽动力”)、自己独特的观影体会(要简洁而清晰准确),等等。

海报可以通过小组来完成,让学生在讨论与合作中,有更多的创造和才艺展示。绘制完毕之后,一定要展示。在班级里展示,或者去其他年级展示。这样,通过看一场电影,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感受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又有可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甚至提升自信心。

但是,发现没有?有个“大问题”:《白气球》时长80分钟。加上“前奏”、“停顿”、“分享”,一堂电影课岂不是要上半天?这就需要老师自己来掌控时间了。首先,观看、分享电影的各个环节,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取舍;其次,一开始上电影课,各个环节有可能耗时较多;当师 生习惯了这种课程模式后,时间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再次,实在不行,分享可以分段进行:看完电影只做简单的事实性分享,然后让学生在课下记录自己的感受 和体会——或干脆直接做成海报,下次上课继续分享。

当然,老师完全可以不组织什么分享和讨论,只是选一场好电影给学生看,肯定也会有学生享受其中并有所收获。但是,作为教育者,总是希望能让更多的学生能够 受益。而一场好电影,一场带来美感和享受、并激发了

学生分享兴趣的电影,即使讨论的时间长一些,学生也会乐于参与其中的。我真的认为,拿出一个半天来,师生们

English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No tags yet.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