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生活课—节气与动植物
气候与地球上动植物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又到一年的春天,孙老师为李巷学校二年级的孩子们安排了三个课时以“节气与动植物”为主题的社会与生活课,旨在引导学生感知气候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动植物的改变,与大自然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三个课时又分别有不同的侧重点,第一课时侧重于天气与动植物的关系,第二课时侧重于温度与动植物的关系,而第三课时也就是最后一个课时才开始了解节气与动植物的关系。
一、天气与动植物
为了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每次孙老师的课开始之前都要求大家收拾好桌子,拿出笔和本子,然后大家一起重温之前制定好的三条课堂规则:安静倾听、举手发言、不做小动作。
等同学们都坐定安静下来后,孙老师带着大家一边数数按照3、3、5的节拍来拍打手掌。等大家熟悉了之后,老师和学生再一起不发出声音来拍打节奏。这种配合身体动作的固定节奏是小孩子非常喜欢的,不仅满足了身体动起来的需要,而且符合了孩子对韵律感的需要。
接着,孙老师通过轻松的谈话方式(比如“你们觉得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你们喜欢这样的天气吗?还知道有哪些天气?”)来引导孩子们一同讨论他们所了解的天气。然后每个同学将他了解的天气以图画的方式展现在纸上,并用之前老师教的天气图标来标示每种天气。
“那么,为什么要了解明天的天气,怎样才能了解明天的天气呢?”孙老师又问道,孩子们的回答显示他们已经具备这方面的常识,所以孙老师很快又进入到下一个环节:“除了看天气预报之外,其实我们还可以从自然界动植物的变化中观察到一些未来的天气信息,谁有这方面的经验,给大家说一说。”一个学生说:“我发现燕子飞的得很低,天气就快下雨。”还有一个学生说:“我发现蛇过道,就会下雨。看来他们已经懂得把自己学过的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了。
虽然大家懂得一些,但都比较零散不够全面,所以孙老师又教给大家一套非常好记的天气谚语——
青蛙:蛤蟆大声叫,必有大雨到
狗和猫:狗洗脸,猫吃草,不到三天雨来到,狗咬青草晴,猫咬青草雨
霞: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泥鳅:泥鳅跳,风雨到
燕子:燕子低飞蛇过道,倾盆大雨要来到
蚂蚁:蚂蚁搬家要下雨
大家齐读,男女生对读,同桌对读,这节课就在朗朗的读谚语声中结束了。
二、温度与动植物
这节课孙老师打算带孩子们了解温度与动植物的关系。首先孙老师出示几张表示冬季和夏季的图片,问孩子们:“你如果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会有什么感觉?”,如此一来孩子们大致了解到不同环境不同天气中人的感觉会有差异,而这种感觉的差异是由温度的变化带来的。
孙老师又拿出三杯水,一杯冷水一杯热水和一杯温水,请几位同学上台来触摸,通过触觉感受物体的冷热程度和自己的反应。那么动物面对冷热的不同时又是如何反应的呢?这时同学们就联想起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经验回答说“天气热了狗会伸出舌头,鱼儿会游到水面,有些植物会变蔫儿了……”农村的孩子与大自然更接近,回答这类问题真是轻而易举信手拈来啊。
最后,孙老师又问大家如何获取准确的冷热程度,自然地过渡到认识温度计的环节。二年级的小家伙们可没怎么见过温度计呢,好奇得很。等孙老师教完大家使用方法,下课后一窝蜂地跑出教室迫不及待地想要试验一下是否真的能测量温度。有些跑到太阳底下,发现温度上升了;有些跑到阴凉的地方,发现温度下降了;有些突发奇想在温度计上浇冷水,发现温度下降了;有些则在温度计上浇热水,发现温度上升了。
就这样,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他们都学会了使用温度计。
三、节气与动植物
进入到最后一课,节气与动植物。课前的准备和拍打节奏依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然后孙老师带大家一起复习了前两节课学习的天气谚语、温度与动植物的关系,就开始进入到新课的导入环节了。孙老师说:“前两节课我们知道了动物会预测天气,还知道动植物与温度有关系,除此之外,动植物与节气也有关系,谁知道24节气?”从同学们的回答中看出大家对于24节气所知不多。
孙老师便带大家做起了游戏,每个同学都领到一张节气卡片,上面写着24节气中的某一节气。当老师念立春时,拿着立春的学生就连读两遍“我是立春,我是立春”。以接力棒的形式读下来之后,大家再一起齐读24节气。
出于方便记忆的需要,前人曾每个节气中的一个字串联起来组成了24节气歌。为了让孩子们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学习24节气歌,孙老师将写了24节气的卡片发给两人小组,请各小组合作按照老师黑板上的节气歌来剪贴字并组合起来。小组完成后互相读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个环节大多数两人小组都采用剪刀石头布的方式来决定谁剪谁贴,没有争吵斗气和平解决,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非常难得。孩子需要不断地学习如何有效地小组合作,我们也需要不断地给他们机会去学习。
最后,回到主题,孙老师让同学们通过回答“你们发现不同的节气,哪些动植物有什么变化?”来思考节气与动植物的关系,从自己的观察出发,在认知层面加深与大自然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