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生活课—这就是我
人的一生都在寻找自我,认识自我。二年级的孩子大概初步开始有一些关于自我的概念,所以2015年11月初孙老师安排了一个主题课程“这就是我”,来帮助孩子们对自我开启一个相对较为正式的审视。
整个课程的思路是先通过一些游戏和美术活动来让孩子们有一些感性的体验,再通过讲故事的活动来从理性层面认知。共分为两个课时。
一、为自己画张像
孙老师首先用一个“照镜子”的游戏导入,同桌两人之间,甲当乙的镜子,当乙做任何动作时,甲需要履行镜子的职责,做出相应的动作,就好像乙在照镜子一样。同学们对这个游戏很感兴趣,有的说:“他做的动作太难,我跟不上”,还有的说:“很好玩,我还想玩”。照镜子这个游戏考验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为后续的活动做了铺垫。
之后,每个同学都拿到了一面小镜子,他们被要求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形状(瓜子形、圆形、方形),眼睛、鼻子、眉毛、头发、嘴巴、耳朵、身子、胳膊等,然后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发现。有的说:“我的鼻子有些扁”,还有的说:“我的头发有些长”。大家都观察到了自己某些方面的特点后,孙老师发给每个同学一张A4纸,让学生将自己的形象画下来并涂色,着重突出自己的特点。
同学们都认真专注地画着自己,最后出来的作品有些还真的特别像他自己呢。
二、绘本故事—《我就是喜欢我》
这节课一开始,孙老师首先将事先抄录了诗歌《我就是我》的大白纸贴在黑板上,师生一起朗读这首美好的诗,进入到一种比较沉静的状态。
接着,孙老师出示了绘本《我就是喜欢我》,让孩子们通过预测封面故事以及故事里的重要画面来锻炼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讲完故事后,师生共同就这个绘本展开交流。
孙老师问:“故事里面每只动物都有他们的特长,那你们有没有自己的特长”,让学生们想好之后写在便签纸上,但同学们却卡住了,“特长”这个概念对于他们来说似乎还比较难,孙老师见状立刻改为“你喜欢干什么”,这样孩子们就立马写出了不少自己喜欢做的事儿。可见课堂的及时反应能力也是一个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为不是所有时刻的课堂都能按照我们设想的道路前进。如何应对,这其中也体现出了对孩子的尊重。